人民網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 陳尚文)7月30日是聯(lián)合國確立的國際友誼日,意在鼓勵國際社會為促進文明之間的對話、團結、相互理解作出貢獻。在國際友誼日設立十周年之際,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和杜威中國中心、潘基文中心于29日在線聯(lián)合主辦了主題為“跨文化交流促進國際友誼”的杜威中國全球對話第五期主題活動。 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原會長李小林致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聯(lián)合國前副秘書長金垣洙、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韓國原駐英國大使樸銀夏等國內外嘉賓與會發(fā)表講話,并與知名國際時事評論博主等青年代表進行了線上交流對話。 潘基文高度贊揚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作為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維護和平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國際重大事務中積極作為、以身作則。他強調,在疫情肆虐、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危機之際,唯有團結才能戰(zhàn)勝危機,而建立友誼、信任和尊重是實現(xiàn)團結的必經之路。他呼吁深入推進針對青年群體的跨文化交流,以及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鑒活動,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尤其是以文化藝術教育為抓手,積極發(fā)揮國際博物館、國際媒體和國際教育領袖在彌合分歧、建立共同歷史等方面的作用。 陸彩榮表示,青年人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承擔著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使命。他倡議,各國政府、企業(yè)和社會組織應積極為國際青年對話交流搭建平臺,構建平等、多元、高效的交流合作網絡,激發(fā)青年人參與對話交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各種形式的青年交流走深走實;應突破圈層和地域的壁壘,對文化資源進行跨時空、跨領域、跨觀念的整合和活化利用;同時,還要積極擁抱前沿技術,促進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圍尤其是線上空間的傳播和交流,提高文化交流的互動性、體驗感和沉浸感,增強文化內容的沖擊力、表現(xiàn)力和感召力。 金垣洙提出,體育賽事和活動可以有效增進國際友誼,展示主辦國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魅力。李小林強調了團結、友誼對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國際問題的重要作用。單霽翔以杭州西湖、故宮博物院等為例,分享了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和經驗。吳為山表示,國際交往要用文化作為紐帶和橋梁,用藝術作品作為心靈交流的媒介。樸銀夏認為,國際交往要建立在彼此尊重、充分交流和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味強調競爭只會使國際舞臺充滿沖突和對抗。 據(jù)悉,杜威中國全球對話旨在通過機制化系列活動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對話,促進東西方“Z世代”青年樹立多元平等、包容開放的文明觀。 |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