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表達多有突破 今年熱播的黨史劇,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形式創新和影像表達風格上下了大力氣。張永新導演的《覺醒年代》就有很多電影化、詩化的藝術表達,多個特寫和場景畫面自帶寓意,令觀眾回味久遠。 《光榮與夢想》《大決戰》則在戰爭戲上有明顯突破,大量的戰爭場面以實拍方式展現,對戰爭現場幾乎做了一比一的場景還原,真炸真埋和寫實的服化風格,都讓電視劇的戰爭戲標準整體上了一個大臺階。不少觀眾感嘆,在這些劇中看到的戰爭戲不亞于電影畫面,而大量戰爭戲的比重,也能讓觀眾加深了對革命歷史進程中流血犧牲之殘酷的理解。 《理想照耀中國》《百煉成鋼》則采取了單元劇手法,前者以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復興時期四個階段為劃分,選擇40組人物的閃光故事進行單獨刻畫;后者則以建黨百年的輝煌歷程為主軸,通過八首經典歌曲串聯起八大板塊,用耳熟能詳的歌曲掀開波瀾壯闊的歷史,讓觀眾沉浸其中。 《理想照耀中國》導演傅東育表示,該劇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劇,如何在25分鐘內講述一個故事,并且能迅速打動人心,這對主創團隊是一個挑戰。由于獨立成篇,幾乎每一個篇章都強調藝術風格要極致,40個故事創新采用40種不同的藝術風格,浪漫主義的就要浪漫到底,有喜感的就把喜感做足,紀錄片化的就要最大限度追求寫實。 新面孔引來新“共振” 今年以來的黨史劇,不管是《覺醒年代》創新起用于和偉、張桐等中青年演員擔綱,還是《光榮與夢想》《大決戰》中不約而同地讓王勁松來扮演蔣介石,都通過更加廣泛的選角,來打開新的視野。 大量青年演員開始出現在黨史劇中,承擔起扮演歷史人物的重任,也為吸引更多年輕觀眾提供了契機。年輕演員在劇中的表現也都可圈可點,從同齡人的角度也更容易產生代入感。傅東育透露,《理想照耀中國》的鏡頭對準了不同時期青年人的奉獻與堅守,所以要用年輕演員來演,在表達手法上也要年輕態。“通過青年演員的影響力引燃理想動力,讓年輕受眾同頻共振,是一件雙贏的事情?!?/span>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在評價《百煉成鋼》時認為,“《百煉成鋼》奠定了一種新的表達范式,對于年輕觀眾也更具吸引力”。在《百煉成鋼》播出期間,很多深受紅色精神感召的觀眾自駕兩千多公里,打卡紅色圣地。而《覺醒年代》播出已近半年,仍有觀眾自發前往合肥的延喬路獻花。歷史和現實的共振,劇集和年輕人的互動,在熒屏外仍在繼續。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