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宗罪:破壞 長期以來,美國及其盟國熱衷顛覆別國政權,培植地區代理人,刻意制造對抗,只破不立,枉顧國際法和國際規則,肆意侵犯他國權益,成為地區穩定的最大破壞者。 ◆美國伙同盟友大搞“顏色革命”,干涉他國內政。 美波士頓學院副教授奧羅克在《隱蔽的政權更迭:美國的秘密冷戰》一書中寫道:僅在1947年至1989年的42年間,美實施了64次隱蔽的政權更迭行動和6次公開行動。冷戰結束后,美更加肆無忌憚地推行干涉主義,頻繁輸入“顏色革命”,包括:2003年底,以議會選舉計票“舞弊”為由,逼迫格魯吉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辭職,扶持反對派薩卡什維利當選總統,即“玫瑰革命”;2004年10月,炮制烏克蘭大選“舞弊”丑聞,煽動烏青年上街游行,扶持尤先科在重新選舉中當選總統,即“橙色革命”;2005年3月,煽動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抗議議會選舉結果,最終演變成騷亂,總統阿卡耶夫被迫逃亡并宣布辭職,即“郁金香革命”。過去10年間,美國入侵了20多個國家或策動了有關國家政權更迭,并多次介入與操作中東歐、中亞以及西亞北非一些國家的“顏色革命”。2020年10月20日,俄聯邦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里什金表示,美國正在計劃準備在摩爾多瓦掀起“顏色革命”。2021年2月18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歐洲人權法院要求俄當局立即釋放反對派政治家納瓦利內的裁決失之偏頗,讓人產生諸多疑問。俄司法部長崔琴科表示,歐洲人權法院的決定無法律依據,是干涉俄國內訴訟事務的重大企圖。2021年4月,英國《晨星報》文章解密外交文件顯示,美國和英國為獲得金屬鋰資源參與策劃了玻利維亞的軍事政變。在玻利維亞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總統莫拉萊斯被迫辭職后,英國駐玻大使館支持了玻新政權,政變后發生了致命的暴力事件,受到了人權組織的譴責。 ◆美國及其盟友在中東等地區留下無法收拾的爛攤子。 美國及其盟友頻繁在中東制造亂局,嚴重削弱了地區國家實力,導致“基地”組織、“伊斯蘭國”坐大,地區陷入難以消弭的安全和治理赤字。美、英、澳大利亞等聯軍士兵在中東橫行霸道,虐囚、奸淫、擄掠、濫殺平民的暴行屢見不鮮,其暴戾殘忍程度毫不亞于恐怖分子。 美在中東慣于拉一派打一派,刻意制造地區矛盾,分化中東國家,自己則大搞“離岸平衡”。近年來美在海灣高調渲染“伊朗威脅”和教派對立,逼迫地區國家選邊站隊。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單邊退出伊核協議,要求將伊朗導彈計劃、地區政策問題納入談判范圍,另一方面對伊進行有罪推定,將地區石油設施遇襲、油輪爆炸等事件悉數與伊或其代理人掛鉤,意在坐實伊地區“惡行”,挑動地區國家不安全感。2020年初美悍然襲殺伊革命衛隊圣城部隊指揮官蘇萊曼尼,地區緊張局勢驟然升級。 ◆英法等國在被迫結束殖民統治時,為延續自身影響埋下種種禍根,至今仍抱有“殖民者執念”。 “分而治之”是英國在殖民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是遺留印巴矛盾。英占領印度后,利用種姓、教派矛盾極力挑撥離間印各階層、各社會集團關系,以強化自身作用,維護殖民統治。1947年6月,印總督蒙巴頓提出方案,將印分為印度教徒為主體的印度斯坦和伊斯蘭教徒為主的巴基斯坦,向二者分別移交政權。印巴分治后,雙方教徒發生大量摩擦和沖突,彼此矛盾和仇恨加深,并在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上引發戰爭。二是促生巴以沖突。巴勒斯坦原系奧斯曼帝國屬地。一戰期間,英出于戰略需要,一方面支持巴地區的阿拉伯人反抗奧斯曼帝國,另一方面卻支持猶太復國運動,贊成猶太人在巴地區建立一個民族家園。此后,巴以沖突不斷,至今未停。三是制造塞浦路斯矛盾。塞靠近希臘和土耳其,島上希土兩族分別將兩國視為母國。塞曾淪為英殖民地,在塞謀求獨立過程中,英故伎重施,挑撥希土矛盾,并推動塞問題國際化。后希土兩族爆發武裝沖突,塞形成南北分裂局面,至今兩族矛盾未能解決。 歐洲國家“新干涉主義”大行其道,對非洲國家領導人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背后慫恿甚至派兵介入科特迪瓦等國內戰,破壞次區域和平穩定。英、法、德、荷派軍艦到南海耀武揚威。歐洲議會、捷克等出臺涉臺決議,安排官員、議員訪臺,公然為臺獨分子張目,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歐洲議會打著“維護人權”旗號,授予被中國司法機關依法判刑的犯罪分子“薩哈羅夫獎”,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司法主權。2021年3月,歐盟基于謊言和虛假信息,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借口對中國有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歐關系。 |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
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