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求形似到求神似 近日收官的電視劇《大決戰》云集了唐國強、劉勁、王伍福、郭連文、王健“五大書記”特型演員,他們都是當今備受認可的領袖人物特型演員,形象深入人心。但這個經典陣容的演員年齡,比解放戰爭時期領袖人物的實際年齡大了一截,有的“超齡”達十多歲,年近古稀的唐國強在劇中飾演剛剛邁過壯齡的毛澤東,角色在精氣神上明顯存在差距。對于《大決戰》來說,雖然選擇這樣的超齡陣容是為了求穩,但也反映出特型演員的儲備上出現了斷層。 特型演員模式引進自前蘇聯。從古月、王鐵成,到唐國強、劉勁,都是觀眾熟悉的特型演員,他們在開始飾演領袖人物后,就將自己的藝術創作固定在特型表演領域,幾乎只飾演一個角色。古月40歲以前沒演過戲,1978年被選中成為毛澤東的特型演員。那時對特型演員的要求是長相、口音、動作都要向原型靠攏,不會演戲可以現學。 中國特型演員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品是電影《開國大典》,古月飾演的毛澤東、黃凱飾演的周恩來、郭法曾飾演的劉少奇、劉懷正飾演的朱德、盧奇飾演的鄧小平、傅學誠飾演的劉伯承、劉錫田飾演的陳毅、孫飛虎飾演的蔣介石等,都是公認最像的特型演員,他們在片中的經典演繹,成為一代觀眾的集體記憶。 1996年,電視劇《長征》由唐國強飾演毛澤東,開創了知名演員轉為特型演員的先例。隨著造型化妝技術的進步和觀眾欣賞口味的變化,求神似成為特型表演的重要變化。2009年,電影《建國大業》開啟了明星化路線與商業化探索,片中只有唐國強、劉勁是特型演員,其他如張國立飾演的蔣介石,陳坤飾演的蔣經國等角色,外形上都有不小的差距,卻獲得了市場認可。2011年的《建黨偉業》更是匯聚了中青年演藝明星,看不到一個特型演員。2014年,《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在央視播出,鄧小平的扮演者馬少驊之前曾在多部影視劇中飾演孫中山,這種角色轉換也打破了特型演員的固有模式。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