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作品受到歡迎首先是因為真實,包括歷史的真實、人性的真實、生活和場景的真實等。”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說,“青年能夠對這種真實產生共情。” 張阿利表示,紅色題材影視作品在年輕人之中持續走紅,得益于視覺敘事的創新。“和老套的大全景、中景、近景做法相比,新作品增加了很多很多情緒性感受的鏡頭。” 王笑然至今仍記得2018年《大江大河》電視劇中的片段,男主角乘坐大巴車行駛在山間小路,遠方是無聲奔涌的江水。“每次回想起這一幕,我都會有一種個人與時代命運交織的代入感,非常震撼。” 除此之外,為突破傳統影視作品的創作窠臼,近年來主流影視作品在塑造人物個性方面下了功夫。 在《覺醒年代》中,陳獨秀為《新青年》雜志籌集到資金時欣喜若狂地在雪地里打滾,陳延年與陳喬年倆兄弟爭吃一張餅……這些白描式的影視畫面打破了傳統主流角色的刻板印象。 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趙濤說:“這些影片并沒有把他們塑造成為概念化的革命者,而是把他們還原為一個個富有生活情趣的、活生生的人。” 張阿利期待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在形式與內容上有更多新探索,通過將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進行有機結合,用心創作的優秀影視作品會越來越多,從而得到更多青年觀眾的喜愛。 “紅色影視劇讓一百年前的呼聲再次響徹云霄。它告訴我們,先烈從未離開,新時代‘新青年’還在新的趕考路上。”王笑然說。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