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各種女性壓力 國產女性群像劇的紅火,大致可以追溯至五年前的《歡樂頌》。這部不以男女感情為主要表現對象,改以女性群體為主角的電視劇成為當年的話題之作,也讓劇中的四位女演員一躍而成國內影視界聲名俱在的頭部女明星。兩年后,《歡樂頌2》勢頭依然強勁,僅強大的廣告招商和帶貨能力,就讓這一題材成為了當代都市劇的寵兒。 去年,比照著女性群像題材量身定制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系列相繼推出,其中《三十而已》坐定當年國產劇話題榜第一把交椅,女性題材的市場魅力再次被驗證。從去年到今年,從翻拍到原創,就先后有《誰說我結不了婚》《他其實沒有那么愛你》《流金歲月》《澀女郎》等多部劇集上線。 題材優勢固然存在,但如何最大化利用這一題材的社會價值,國產劇的表現卻良莠不一。以近期在播的三部劇為例,各劇雖然不約而同地觸及了全職媽媽的身份焦慮、女性創業的職場天花板以及單身未婚女性受到的社會壓力,但在真實觸及社會現實層面上程度有輕重,深淺也不盡相同。 《北轍南轅》就被吐槽虛構現實過于懸浮,人物設定缺乏基本的生活邏輯;《我是真的愛你》雖然火力更為集中地對準了職場女性的一系列危機,但主角以丁克一族的視角出發,居高臨下的金手指模式也被吐槽浮于表面;唯一得到完全正面評價的《我在他鄉挺好的》,則以完全接地氣和符合現實邏輯的職場表達,真正做到了揭露問題、尋找答案和提供共情。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