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題:罄竹難書!美國人口販運罪行史話 新華社記者柳絲 于榮 美國國務院日前公布所謂年度“販運人口報告”,對其他國家橫加指責、污蔑抹黑,對自身嚴重問題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并且把自己列為全球“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讓世界再次見證了這個“雙標大國”賊喊捉賊的套路。 事實上,靠著長期血腥殘暴販奴勾當起家的美國,至今依然未改其“黑暗傳統”,多年來繼續放縱販運人口這一“最骯臟的犯罪行為”。大量案例、數據、控訴告訴世人,美國是強迫勞動、奴役受害者的來源國、中轉國和目的地國,堪稱罪惡昭彰的人口販子和反人類罪犯。 血腥販奴歷史 【述說】: ——跨大西洋奴隸貿易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長距離強迫人口流動。1619年,第一批有記錄的非洲黑人被運抵北美詹姆斯敦,開啟了黑人在這片“新大陸”慘遭奴役的血淚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奴隸制在北美各殖民地普遍存在。關于非洲奴隸上岸后的遭遇,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文章這樣描述:“男女被分開,赤身裸體,緊緊地捆在一起……還有大量兒童。”黑奴自幼便被迫勞動,成年后更是會在嚴苛的環境下從事高強度勞動,甚至遭受奴隸主的殘暴虐待,毫無人權可言。 ——美國1776年獨立時蓄奴是合法的,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等不少開國元勛都是奴隸主。《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但享有這一所謂“平等權利”的人并不包括奴隸和非洲裔美國人。美國最早的憲法也默許了黑奴的存在。直到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后,美國才頒布憲法第13修正案,宣布廢除奴隸制。但此后近一個世紀,美國南部多州又頒布了一系列對黑人實行種族隔離或其他歧視性政策的法律,即“吉姆·克羅法”。這些法律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權運動期間才相繼被廢除。 ——在美國販賣黑奴歷史上,“克洛蒂爾達”號帆船有著標志性意義,這艘船被認為是有記載的美國最后一艘奴隸船。美國自1808年開始禁止從非洲運送奴隸,但蓬勃發展的棉花產業對奴隸勞工需求巨大,因此美國一些種植園主無視法律繼續從非洲販運奴隸。根據美國《史密森學會雜志》網站報道,1860年7月,“克洛蒂爾達”號載著100多名“被捕獲的非洲人”趁夜色潛入莫比爾灣,然后沿莫比爾河逆流而上,把奴隸交給當地一些奴隸主。船長威廉·福斯特隨后下令將船駛到上游,將其燒掉并沉入河中,以銷毀犯罪證據。近年來對該船只殘骸的調查顯示,黑人奴隸在長達6周的航行中幾乎只能一直擠在無法正常站立的低矮貨艙里,受到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 【數說】: 1250萬——據“跨大西洋奴隸貿易數據庫”統計,在奴隸貿易史上,1514年至1866年間至少有3.6萬個“販奴遠征隊”,累計有超過1250萬非洲人被販運到“新大陸”,這還不包括旅途中死去的許多人。 395萬——德國斯塔蒂斯塔調查公司數據顯示,1790年,美國有近70萬名黑人奴隸。1860年,美國有超過395萬名黑人奴隸,而全美自由的非洲裔美國人僅有不到49萬人。這意味著,當時的非洲裔美國人近九成是奴隸。 600——美國歷史學者亨利·溫采克在《山之主:托馬斯·杰斐遜和他的奴隸們》一書中披露,《獨立宣言》起草者、美國第三任總統杰斐遜一生擁有過600多名奴隸,在他位于弗吉尼亞州的蒙蒂塞洛莊園,無論何時都至少有約100名奴隸。 80%——根據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故居官網“詹姆斯·麥迪遜的蒙彼利埃”數據,奴隸制經濟曾是驅動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奴隸制經濟并不只局限于南方,甚至那些擁有較少奴隸人口的州也從奴隸勞動中獲利。從弗吉尼亞的煙草種植到羅得島的造船業,都與奴隸制經濟相關。1850年,美國80%的出口產品都是由奴隸生產的。 【訴說】: ——2019年是第一批有記錄的非洲黑人被運抵北美400周年,美國《紐約時報雜志》當時曾評價說,1619年的這一事件是美國歷史的開端,美國的繁榮是建立在黑人勞動力被榨取的基礎上,“一代又一代黑人在美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但被忽視的角色”,而他們卻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 ——美國史密森學會秘書長朗尼·邦奇說,“克洛蒂爾達”號的故事表明,奴隸貿易直到美國內戰初期仍是多么普遍的現象。 ——美國史密森學會非洲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國家博物館專家瑪麗·艾略特說:“今天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1921年的塔爾薩大屠殺,有些人說它從未發生過。現在,因為有了考古學、檔案研究以及族群的集體記憶,這些歷史事實再也無法被反駁。” |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