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8月27日電(記者林碧鋒)云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所日前監測發現,經過各方30多年科學保護,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巧家五針松已從34株野生植株發展為目前累計通過人工繁育移植保存幼苗幼樹5000余株,種群規模大幅增長。 巧家五針松,又名五針白皮松,是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的僅分布于我國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的珍稀樹種,屬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極危物種,現存野生植株共34株,分布于巧家縣白鶴灘鎮楊家灣村、中寨鄉付山村。 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巧家五針松野生植株分布區及周邊1100余公頃森林被納入云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自發現以來,當地聯合有關部門和機構對巧家五針松野生植株實施就地保護,并逐步實施近地移植、遷地移植,對該植物進行科學研究和搶救性保護。 云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所研究人員張天壁說,為評估巧家五針松種群恢復進展,科研人員不定期對野外移植點植株進行監測,包括樹高、掛果率、胸徑等,通過監測數據分析其生長和健康狀況。 目前,云南已對34株巧家五針松野生植株進行編號和GPS定位,開展長期監測;累計通過人工繁育移植保存幼苗幼樹5000余株,其中繁育移植存活3000余株,分布于巧家、昆明、楚雄、大理等不同生境地,另有2000余株幼苗保存于巧家縣的苗圃。 “監測發現,巧家五針松繁育移植存活率達到預期,長勢良好,其種群規模大幅增長。”張天壁說,“下一步,我們計劃在巧家縣包谷垴鄉和大寨鎮增加兩個移植點,進一步擴大巧家五針松的種群規模。” |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