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朱夢娜)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1日發布了首個“全球國際組織影響力指數”,填補了國際組織行為長期缺少科學評價標準的空白。 該指數采用大數據研究方法,從組織影響力、政策影響力、傳播影響力三個方面,構建了一套針對全世界各類、各領域國際組織的通用評價體系,對超過2500個主要國際組織進行測評。 當日,北外還發布了《全球國際組織影響力指數報告》,展示了54個主要政府間國際組織和消除貧困、性別平等、健康福祉等7個領域的684個最有影響力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得分。該報告首次揭示了不同領域國際組織提高影響力的關鍵因素、全球治理各領域的發展差異、高影響力國際組織的地理分布和轉移規律等,從全新的角度提供了關于全球治理的整體性知識圖譜。 參加發布會的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張海濱表示,研究報告體現了強烈的創新意識、問題意識和開放意識。 與會專家們表示,這項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前國際勞工組織國家局局長王紀元、商務部研究院國際發展合作研究所所長王濼等專家認為,國際組織的研究需要“中國標準”,有了科學的標準,可以更廣泛地認識國際組織,進一步打開全球視野,更有針對性地和國際組織開展對話、合作,更好地發出全球治理的中國聲音。 “全球國際組織影響力指數”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楊丹領銜的“指數看全球”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北外還同期發布“全球化晴雨指數”“全球智能創新指數”“國家語言能力指數”等8個指數研究成果,在新文科和數字人文視閾下開展跨學科、開拓性和原創性研究。 |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