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塑造 反派不再是工具人 剛剛收官的《掃黑風暴》因為作品虎頭蛇尾引發爛尾質疑,不過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值得細細品味,配角不再是臉譜化的工具人。比如狠角色大江具有“反差萌”的粉色保溫杯和“塑料英語”,派出所所長胡笑偉的血壓計,這些性格細節和情感細節的設置,都讓人物一出場就抓住了觀眾,反派角色出彩是《掃黑風暴》的一大特點。 《掃黑風暴》中,吳越飾演的賀蕓和孫浩飾演的胡笑偉這兩個反派角色的人物基調都是灰色的。作為綠藤市公安局副局長,賀蕓是個復雜的兩面人,她既是沉穩干練的能吏,眾人眼中巾幗不讓須眉的預審專家,也是惡勢力的保護傘。而賀蕓對林浩和黃希像母親般的親近與愛護,又說明了人物內心依然保有理想的底色。胡笑偉身為派出所所長也曾是個兢兢業業的好警察,真心真意為管轄片區群眾辦實事。但這兩個領導干部,一個為無法面對不堪回首的心中隱痛,一步步走向深淵;一個不能恪守原則,陷入了人情的泥潭。他們都是一步錯步步錯,“警魂”在心中逐漸變色,角色在人和“鬼”之間掙扎徘徊。 賀蕓和胡笑偉代表了不同類型的問題干部,各具典型意義。其實在現實的落馬官員中,本質并不壞,卻在種種誘惑下最終走向迷途的人占了絕大多數。《掃黑風暴》用豐沛的筆墨刻畫反派,傳達給觀眾的是沒有天生的惡人,只有活生生的人,如此才能看清一個平常人,甚至是心存善念的人與“惡”的距離。 國產劇中常見的反派角色,通常只是功能性人物,他們是“麻煩制造者”,也是劇情發動機,人物往往是沒有由來的“壞”,牽強附會的“黑”,讓人覺得懸浮。而《掃黑風暴》在反派角色塑造上,注重獨立清晰的人物邏輯,即使是十惡不赦的孫興,他的惡也是有來源有歸處的。孫興是見不得光的私生子,母親生而不養,父親養而不教,既缺失母愛又被無原則縱容,導致“獨自”長大的孫興成為一個心理扭曲的“巨嬰”。 通過《掃黑風暴》這樣帶有濃厚警示意味的作品可以看出,相比刻板呈現臉譜化人物,反派角色越是復雜立體地去塑造,就越能發人深省,從而提升作品的現實意義。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