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楊文杰)由潘粵明、張雨綺、姜超領銜主演,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鬼吹燈之云南蟲谷》的《云南蟲谷》8月30日在騰訊視頻播出,上線僅8個小時,播放量即破億。5集之后,口碑開始下滑,目前穩定在豆瓣評分7.0分左右——遠遠低于上一部《龍嶺迷窟》8.2分的高分,回落到與潘粵明和導演費振翔這對組合緣起的第一部《怒晴湘西》基本持平。 從《愛情公寓5》《鄉村愛情12》到《大江大河》《歡樂頌》《贅婿》,統一IP的系列劇開發在國內市場經過多年磨合,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行業構架和制作流程,漸成氣候。系列劇集開發之所以受到市場追捧,是因為其具有先天的優勢,可以通過熱度累積降低開發風險。 但是,政策變動、演員更換、改編難度加大等不利因素也會令其市場行情產生很大波動,所以國內系列劇的壽命普遍較短……《云南蟲谷》的表現就非常典型:一方面觀眾忠誠度高,開播即有大量固定的看客涌入;但是5集過后,新加入的遮龍寨村民支線招致原著粉強烈不滿,即便是普通觀眾也不滿意這一改編,令一路探險的緊張感和爽感放緩。無論如何,不管是《鬼吹燈》系列還是《大江大河》《歡樂頌》,系列劇在市場上的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火不過三”仍是普遍無法解鎖的“魔咒”,究竟怎樣才是可持續的開發模式? 熱鬧之下的尷尬 開發風險降低了,口碑卻一部不如一部 市場之所以熱衷系列劇集開發,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降低風險。業內一直有個說法:“做完一個項目后,第二個項目是歸零的,依舊要承擔100%的風險”。但系列劇天然擁有上一部作品積累的熱度和口碑,觀眾和市場對其抱有更高的期待,開發風險相較于單部劇降低。即便第一部不是很掙錢,但只要打響品牌,第二、三季就會有巨大的商業回報,如果再深度開發,這個系列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影視作品了,而是一個能產生很大衍生價值的IP。從儲備IP到開發系列劇集,“可持續開發”已經變成影視行業一個巨大的增量。 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缺少前期規劃,一部劇火了之后才想做續集,甚至扎堆爭搶過度開發,沒有長線開發的系列劇概念,造成的挑戰和障礙難以破解。例如,國內大多系列劇是根據IP改編而來,國內一個IP的授權年限通常是6年,而一部劇集從拿到授權到前期策劃、開發劇本、拍攝制作,再到成功播出,需要三年到三年半的時間,這意味著第二部作品可能還沒拍攝IP授權就到期了。如果制作方繼續取得IP授權,就要面臨重新議價,而天價版權費足以讓項目止步。如果第一部作品火了,演員、制作人員的身價同樣也會上漲,想要保持原班人馬非常困難。所以,國產系列劇熬過三季的少之又少,要么陷入口碑一部不如一部的尷尬境地。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