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臂管轄,美國霸凌只手遮天 “十幾年來,美國在反腐敗的偽裝下,成功瓦解了歐洲的許多大型跨國公司……美國司法部追訴這些跨國公司的高管,甚至把他們送進監獄,強迫他們認罪,從而迫使他們的公司向美國支付巨額罰款。”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前高管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在其2019年出版的《美國陷阱》一書中一語道破了美國的霸權行徑。 多年來,美國為保住其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霸主地位,頻繁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和國際規則之上,濫用長臂管轄、經濟制裁等手段,圍堵敵對和對手國家以及外國企業,將“叢林法則”和霸權主義推行到極致,令世界深受其害。美國不僅極力打壓其認定的威脅美國利益的國家,對于其認定的威脅美國商業利益以及科技或金融優勢的實體也都視為眼中釘,不惜動用一切手段予以壓制。 自1977年《反海外腐敗法》出臺,尤其是1998年該法修訂后,美國以執法為借口,將“黑手”伸到海外且越伸越長。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外國公司曾用美元交易、用美元計價簽訂合同,或者僅通過設在美國的電子郵件服務器收發、存儲郵件,美國政府就認為自己擁有對相關案件的司法管轄權。法國參議院議員菲利普·博納卡雷爾指出,美國的長臂管轄行為從亞洲到歐洲都存在。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經濟和金融制裁已成為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對外政策的常用工具。 近些年,美國將更多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和國際規則之上,霸凌制裁成癮,例如制定《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擴大對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的制裁;啟動“赫爾姆斯-伯頓法”第三條,加緊對古巴實施封鎖等。美國不僅制裁被其視為敵人或對手的國家,還對與這些國家有來往的第三方包括美國的盟友實施“二級制裁”。 美國不斷擴大國內法的域外適用范圍,不顧國際法上的管轄權規則,強行將外國個人和實體置于本國管轄之下。根據這些法律,美國可以通過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SWIFT)系統獲取歐洲銀行的用戶數據和轉賬信息。法國國際關系和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阿里·拉伊迪指出,近年來,歐洲企業不斷遭遇美國司法部和相關金融監管機構的打擊,一些被控“貪腐”或違反美方禁令與古巴、利比亞、朝鮮、伊朗等國進行貿易的企業被罰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 美國這些舉動造成相關國家經濟面臨嚴重困難,甚至出現人道主義危機,破壞性不亞于戰爭。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委內瑞拉、敘利亞、伊朗三國因受到美國長期制裁,國內經濟狀況和醫療條件惡劣,疫情形勢嚴峻。而美國不但沒有停止制裁,反而進一步加碼,使這些國家雪上加霜。伊朗前總統魯哈尼對此控訴:“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是非人道的,是犯罪和恐怖主義行為。”西班牙《起義報》網站一篇文章以美國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制裁為例指出,美國日益依賴非法的經濟制裁取代戰爭或作為戰爭的一部分,以打擊相關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文章呼吁:“是時候結束美國的經濟戰、廢除這些違反國際法的單方面強制性措施了。” 國際社會愈發看清楚,美國標榜的市場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只在對美有利時才會被美方遵守。美國政客口中談的是公平競爭、自由貿易,心里信奉的是“美國優先”,手上揮舞的是“制裁大棒”。 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為破壞中國安全穩定進而遏制中國發展,在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的文件中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蓄意挑起對華貿易爭端,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施加一系列單邊制裁措施。拜登政府上臺后延續遏華政策,繼續濫用國家力量,出臺一系列法案和行政令,不擇手段打壓和限制華為等中國企業。截至今年4月,美國已將382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公布包括73家中國企業在內的“軍事最終用戶清單”,并頒布含有明顯歧視中國企業條款的所謂“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利益面前,美國對待盟友也毫不手軟。二戰后,美國對經濟迅速崛起的日本也無情打壓,“廣場協議”就是明證。近年來,美國認定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對美國天然氣行業造成影響并有損美國在歐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利益,對該項目實施多輪制裁,令美德關系一度十分緊張。 動輒對別國威脅、制裁、訛詐,美國早已將自己置于公理和道義的對立面。正如阿里·拉伊迪在2019年出版的《隱秘戰爭》一書中所說,美國通過域外管轄的“合法化”,可以堂而皇之地對任何國家施壓。無論對盟國還是敵國,“美國只手遮天”。 |
2021-09-16
2021-09-16
2021-09-16
2021-09-16
2021-09-16
2021-09-16
2021-09-16
2021-09-16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