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17日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國外專家和媒體紛紛認為,這顯示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雄心壯志和實現目標的能力,中方能為國際太空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埃斯蒙特17日對新華社記者說,神舟十二號乘組在90天駐留期間完成了兩次出艙活動,與機械臂協同工作,開展多項科學實驗,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俄羅斯與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開展得很成功,有許多聯合探索計劃正在兩國科研機構框架內實施。我相信國際太空合作將繼續擴展,相信中國專家能為國際太空研究作出巨大貢獻,這有益于太空事業的所有參與方。” 法國權威中國航天問題專家、《神舟,中國人在太空》等多本相關書籍作者菲利普·庫埃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神舟十二號任務是一個巨大成功,有助于中國繼續在航天領域取得進展。中國航天員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與神舟七號執行的首次出艙相比,本次任務取得了巨大進步。簡而言之,神舟十二號任務完成得無懈可擊。” 巴西圣保羅大學能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伊爾多·薩烏埃爾對記者說,神舟十二號任務實現了對太空的進一步探索掌握。空間科學需在多領域將科學知識轉化為技術設備并集成大量設備與系統,這無疑是國家能力的具體體現。這位專家認為,中國能以新方式探索太空,中國的空間站和月球、火星等探索計劃承擔了這種先鋒角色。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布拉德·塔克表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顯示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雄心壯志和實現目標的能力。此次任務是保障中國空間站投入使用的重要一步,中國航天員為此開展了大量工作。預計中國空間站將承擔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實驗,這些太空科研活動非常重要。 文萊資深媒體人貝仁龍表示,建設和運營空間站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圓滿完成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各項載人飛行任務,表明中國的航天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個別西方大國在航天領域封閉、排外的做法不同,中國不僅一直致力于外層空間的和平探索與利用,還以開放態度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保持密切合作。 中國“太空出差三人組”順利返回地球的消息使海外媒體持續“刷屏”。 多家英國媒體報道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重返地球并平安著陸,稱此次太空任務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的太空駐留時間紀錄,3名中國航天員與地面飛控人員協同密切。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分析說,此次成功是中國在太空領域日益增長的信心和能力的又一次證明。 據德新社17日報道,在中國完成其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航天任務之后,下一批中國航天員預計不久將出發前往空間站。如果國際空間站按計劃在未來幾年退役,中國將是唯一運營空間站這樣的“太空前哨”的國家。 德新社和德國之聲均在其報道中分析認為,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長達3個月的飛行任務后順利返回地球,中國載人航天邁出的這重要一步表明中國正穩步推進其太空計劃。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此次太空之旅拍攝的照片引發全球網友點擊瀏覽。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評論說,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從太空軌道上拍攝了一大批令人驚嘆的圖像。美國太空網站Space.com對這些照片評論說,從太空看,我們的星球永遠不老。(執筆記者:張忠霞;參與記者:李奧、陳晨、卞卓丹、白旭、岳東興、薛飛、郭爽、張毅榮) |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