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袖和主導者,默克爾幫助德國和歐洲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難民危機、烏克蘭危機。 · 執政16年,默克爾已經成為世界政治舞臺的一個傳奇。 她是說一不二的“鐵娘子”,也是低調親和的“默大媽”;她是睿智理性的政治家,也是任性率真的“特蕾莎修女”;她是堅韌不拔的“危機應對大師”,也是苦口婆心的“秩序維護者”……隨著26日德國大選的舉行,在位16年的默克爾將告別政壇,她留給世人的這些印象、印記將會成為歷史。默克爾的離去,意味著德國和歐洲政壇一個傳奇的謝幕,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如何總結默克爾這16年? 默克爾連續十年蟬聯《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榜首,多次被《時代》周刊等世界知名媒體評為年度人物。德國《明鏡》周刊前不久用“近乎偉大的總理”來蓋棺定論,評價極高。 不信“山頭”信實用 默克爾并非天生就是“近乎偉大”,柏林墻倒塌之時她還屬于政治局外人。默克爾是牧師的女兒,在東德長大并成為物理學家,她的前半生是與數字、曲線和實驗室里的瓶瓶罐罐打交道。 默克爾驚心動魄的政治生涯始于1990年。柏林墻倒塌之后,東德政局改天換日,政治敏銳的默克爾為自己在東德科學院做研究的經歷畫上句號,步入政壇。由于得到德國“統一之父”科爾的提攜,默克爾平步青云,很快就步入了德國政壇的高層。不過,1999年當科爾卷入政治獻金丑聞時,默克爾發表文章與自己的這位政治導師劃清界線,最終成為黨內的一把手,開啟了問鼎總理寶座之旅。 執政后的默克爾更是不信“山頭”信實用,把“拿來主義”發揮到極致。默克爾的前任是政治對手、社民黨總理施羅德,他當政時推出名為“2010議程”的改革計劃,對德國的勞動力市場、福利制度、經濟結構大膽改革,以期讓德國擺脫近十年的經濟低迷。默克爾接任后,摒除“門戶之見”,將“2010議程”的改革計劃推行到底。可以說,默克爾任內經濟一直很好,德國家底越來越厚,主要得益于這場對“德國模式”傷筋動骨的改革。 數字說明了一切。自2005年默克爾執政以來,德國的失業率從高于11%一度下降至5%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上漲超過40%;近十年多數年份國家財政盈余數百億歐元……德國能在西方國家中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機、能打贏歐債危機這一大仗,主要是得益于這場改革的紅利。 事實上,默克爾執政這16年,經常把社民黨、自民黨、綠黨等其他政黨的政策主張拿過來就用。比如,默克爾和她所在的聯盟黨一直都是核電的倡導者,筆者在德時曾親眼看到大規模反核電群眾游行,但默克爾不為所動。然而,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不久默克爾就作出迅速反應,宣布要加速淘汰德國的核反應堆,這讓德國公眾和各國政府都大為震動。默克爾倡導綠色發展的舉措本來是綠黨積極主張的。 不管黑貓白貓,能幫德國抓老鼠就是好貓。默克爾因其執政方式,被其政敵攻擊為“機會主義者”,但她依然我行我素。 |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