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以編年體方式 用十二個篇章“追史”】 《紫禁城》跳出了“故宮”的局限,將視野投向了更廣袤遼闊的中國。吳志勇解釋稱:“這次以《紫禁城》為題,就是想突破‘故宮’這個概念,故宮在我看來有兩個層面的概念,一個是故宮作為博物院,一個是故宮作為一座宮殿。我們做的不僅僅是一部故宮的紀錄片,而是一部關于中國的紀錄片。”在主創團隊的理念中,紫禁城如一雙眼睛,似一個符號,更像一個中心舞臺,當把它放到浩瀚600年歷史的坐標中去,便賦予了它“以城帶史,以城講國”的使命。 因此,“追史”便成了這部紀錄片最重要的主旨。“這個追,既是追尋歷史,也是追問歷史。” 在紫禁城見證的這600年歷史中,很多事件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歷史的發展進程,這些事件的時代背景和前因后果是什么?在大眾耳熟能詳的知識領域背后,還有哪些不為人知或熟知的細節?去尋根溯源,去提出疑問,并找到答案,這就是創作團隊攻堅的方向。而“思辨”,則是團隊創作的方法論,既是對歷史觀的塑造,也是對現實的啟發。通過對歷史的追尋與叩問,當代人能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這個結論不一定是我們這個片子給你的,但它能夠觸發每一個人不同的思考。”吳志勇如是說。依托紫禁城海量的文物和鮮被公開的歷史檔案,《紫禁城》揭秘歷史背后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透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沿襲變遷,帶領觀眾一覽中國社會的演進和變革。 “只有知來處,方知未來我們將駛向何方。”《紫禁城》以編年體的方式,用《王者》《基業》《遠路》《驚變》《際遇》《異象》《交融》《盛世》《思危》《圖存》《破曉》《新生》共12個篇章,12個主題,選了12個歷史進程中的“變局”事件和拐點,串聯起中國600年跌宕起伏的歷史,勾勒出中華民族這一路經歷的榮辱興衰和精神特質。 【12首主題曲風格各異 包含京劇、歌劇、流行等元素】 在風格氣韻上,《紫禁城》厚重卻不沉郁,輕松中蘊藉深思,兼顧專業化和歷史深度的同時,在表達方式和觸達范圍上偏向年輕化、現代化和多元化,以期提高這部紀錄片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破圈”,是主創團隊在追史和思辨這兩個維度之外,力求打造的第三個特質。“所以我們為每一集量身定做了一首主題歌,邀請了12位實力歌手來演唱。” 12首主題曲分別對應12集的主題,相對獨立,風格各異:譚維維的《城》、鄭云龍的《潛龍勿用》、汪蘇瀧的《在驚濤駭浪里》、摩登兄弟劉宇寧的《千里江山》、張碧晨的《字里行間》、周深的《光亮》、常石磊的《四海》、張新成+周昭妍(Miumiu)的《榮耀天成》、黃齡的《敢》、劉柏辛的《白鷺思一騁》、戴荃的《破曉》、王力宏的《天地龍麟》,包含京劇元素、歌劇元素、流行風格、搖滾風格甚至說唱風格,頗具有實驗性。 “我們不希望大家一想到歷史紀錄片的主題曲就是那種傳統的歌曲風格,想要改變就需要勇敢地嘗試。”吳志勇透露,在《紫禁城》的分集主題和腳本架構出來之后,他們就開始和音樂制作團隊深入溝通,根據每一集的主題和內容提煉每一首主題歌中想傳達的時代特質和歷史態度,并根據每一集的不同特質尋找相應的歌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接觸了不少于100位歌手,有很多是知道我們項目后主動想加入的。”節目團隊對于歌手的選擇標準非常嚴格,除了積極正面的公眾形象,實力是最重要的指標——以“歌手”而非“流量”的標準去尋找演唱者,最后敲定的12位歌手,都是兼具正能量高水準的實力派。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