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派 回到2020年8月那場總理年度記者會,默克爾對記者提問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德國將推動歐中進一步加強合作。歐盟期待與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第三方市場等方面有更多合作,同時希望歐中投資協定談判取得新進展。 當年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后來記者得知,在談判的最后階段,默克爾利用個人威信和外交經驗,推動歐盟內部達成了一致。 多年來,默克爾以務實態(tài)度發(fā)展對華關系。她深知,德中合作不僅關系到德國利益,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單邊主義等全球挑戰(zhàn)時,德國、歐盟和整個國際社會都需要與中國合作。 “在一些問題上,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但歐盟應該與中國繼續(xù)對話,并為多邊主義樹立典范。”默克爾說。 默克爾任內,中德關系不斷向前發(fā)展。2011年中德政府磋商機制啟動,雙邊關系于2014年提升為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關系。兩國高層互訪不斷,新冠疫情暴發(fā)后,仍保持高頻率的線上溝通。 16年來,默克爾12次訪問中國,是訪華次數最多的西方國家領導人之一。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廣州、天津、成都、合肥、杭州、沈陽、深圳、武漢,每次訪華,默克爾都會在一個新的地方留下足跡。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沿海到內陸,從城市到農村……對默克爾來說,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地域文化多樣的中國大地,充滿新鮮體驗。 更豐富體驗是為了加深了解,更深了解是為了更緊密合作。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中德雙邊貿易總額從2005年的611.71億歐元,增長到2020年的2121億歐元。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是歐盟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也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中德在科技、教育、文化和產業(yè)等領域合作都很深入。 默克爾最近一次訪華是2019年9月,那次她去了武漢。當車隊途徑武漢長江大橋時,默克爾讓車隊停下。隨后她下車在橋面極目遠眺,并要求工作人員為她留影。 德國《世界報》說,那是默克爾僅有的一次偏離外交禮賓日程。(記者:任珂、張遠;編輯:唐志強、馬曉燕) |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