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扶荔宮”帶你穿越植物王國 走進云南昆明北郊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扶荔宮”,便置身于神奇的植物世界,穿越于熱帶雨林、沙漠植物、深谷幽蘭之間,這里有“見血封喉”的毒木之王,有觸目驚心的絞殺樹,有能吞噬老鼠的豬籠草……令人稱奇不已,流連忘返。 即將來臨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大會)期間, “扶荔宮”將成為COP15大會室外主題展區(qū)。以 “扶荔宮”溫室群為核心的COP15大會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包含了主體溫室、蘭花館、食蟲植物館、隱花植物館、草木百兼館,形成錯落有致、功能完備的溫室群,保存特色植物2500余種,展示了云南“植物王國”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別具特色的生態(tài)景觀,是云南科學內(nèi)涵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與科學教育基地。“扶荔宮”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溫室,漢武帝時期曾建于上林苑中,用于栽種南方佳果和奇花異木。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院士借用此典故命名本溫室群。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我國植物學、植物化學和植物種質(zhì)資源領(lǐng)域重要的綜合性科研機構(gòu),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科普與公眾認知為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昆明植物園。已建成山茶園、水生植物園、扶荔宮、木蘭園、裸子植物園等16個專類園,收集保育植物8,840余種及品種。 扶荔宮中各個溫室場館,都別具特色,引人入勝。 主體溫室是扶荔宮中最雄偉壯麗的溫室,占地面積4200m2,由熱帶水生區(qū)、熱帶水果區(qū)、熱帶雨林區(qū)、熱帶荒漠區(qū)組成,獨特的螺旋結(jié)構(gòu)表達了生命構(gòu)成的核心。整個溫室曲徑通幽,收藏植物達1800余種,展示了豐富奇妙的熱帶水果和水生植物,如神秘果、太空香蕉、王蓮、露兜樹等;奇特的熱帶雨林特色景觀,如獨木成林、絞殺、板根、老莖生花、空中花園、滴水葉尖等;奇異的熱帶荒漠植物,如生長于干熱河谷、澳洲內(nèi)陸、非洲薩瓦納和美洲荒漠的植物。整個展覽溫室由低到高、盤旋式上升到最高處的29.9米。 食蟲植物館是扶荔宮中最奇特的溫室,食蟲植物是具有捕食小動物能力的植物統(tǒng)稱。該館集植物、科學、藝術(shù)、文化為一體,保育展示食蟲植物達680個分類單元,其中原生種有378種。有豬籠草、茅膏菜、捕蟲樹等,為全國植物園之冠。 蘭花館是最清新淡雅的溫室,蘭花在中國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具有較高的藥用、觀賞和研究價值。該館以塑石、溪流、廊道等園藝元素,還原蘭花的自然生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群落模式。館內(nèi)收藏有地生和附生蘭科植物600余種,其中附生的石斛屬植物400余種;還收集保育暖地杓蘭針葉石斛等珍稀蘭科植物。 隱花植物館是扶荔宮中最低調(diào)的溫室,由蕨類植物館和苔蘚地衣館組成,以巖石、古木、小橋、溪流等手法,模擬隱花植物原始古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蕨類植物館內(nèi)保育鹿角蕨等130余種蕨類植物;苔蘚地衣館內(nèi)收集泥炭蘚等60余種苔蘚植物。 草木百兼館是扶荔宮中最最有紀念意義的科普館,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字“百兼”,本館取名“草木百兼”是為紀念吳征鎰先生并體現(xiàn)植物的多樣性之意。此棟建筑是研究所內(nèi)重要的科普場館,包含了種子博物館、科普體驗區(qū)、科學教室等。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勇) |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