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肖揚)“每隔五十年,就是人們合上歷史教科書準備遺忘的時候,所以我們需要電影來防止我們遺忘一些事情。”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田卉群引用一位導演的話來說明《長津湖》正是當下中國最需要的電影。 由中宣部電影局主抓,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創作、大力扶持、聯合攝制,北京市電影局立項審查,北京博納影業集團、八一電影制片廠領銜出品的電影《長津湖》,于9月30日公映,創造了眾多電影紀錄。 《長津湖》的制作規模、投資規模、拍攝時間跨度、動用的演職人員數量都創下了中國影史之最。超大規模的服裝道具軍事裝備準備,超百公里的戰役戰術設計,堪稱是中國電影影史上前期人員最多的一次,達到了7000多人,加上后期,參與電影的人次達到了1.2萬。 北京青年報推出兩個版的專題報道,來講述今日之中國為何要拍《長津湖》。 劇本創作 寫了五年時間,編劇蘭曉龍都做了哪些? 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電影《長津湖》的出品和總制片人于冬表示,博納影業最早是在2019年7月份接到了國家電影局關于拍攝抗美援朝題材的任務,就在全體主創籌備了9個月準備開拍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電影拍攝被迫中斷,“當時有將近兩千人滯留在丹東,其中包括大量的外籍演員,不但不能離開,還要面臨簽證過期的問題”。 之后,經過北京市電影局和中宣部電影局的研究決定,影片拍攝延期,在接下來的9個月里,劇組上下把大量的時間精力都花在打磨劇本上,“目前影片的完成度如此之高,跟那段時間的籌備有著很大的關系”。 盡管是2019年決定拍攝《長津湖》,但編劇蘭曉龍創作《長津湖》的劇本卻時間更早,他用5年時間寫完了13萬字的《長津湖》最初劇本。蘭曉龍曾創作過《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生死線》等經典軍旅影視作品,很多網友將其視為軍旅作品的質量保證——“你永遠可以相信蘭曉龍”。看過蘭曉龍作品的觀眾都知道,蘭曉龍作品中總會提及一個特別的連隊:鋼七連。此番《長津湖》的故事,將“鋼七連”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以連長伍千里為代表的七連戰士,在片中逐一報出自己的姓名和編號時,彰顯出的英雄精神傳承與七連“打不垮更打不死”的戰魂,令無數觀眾動容。 對于和蘭曉龍合作,于冬表示,《長津湖》不僅要勾勒宏觀歷史,更重要的是要塑造藝術形象。在這種千頭萬緒又宏大又龐雜的歷史面前,蘭曉龍顯然是最為適合的編劇。13萬字的劇本精修后還有6萬字,又經過反復打磨,“最終,這些人物形象是感人的,是能夠讓電影立起來的”。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