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釋疑 為什么沒以楊根思或以 冰雕連的故事為核心? 長津湖戰役中,楊根思、冰雕連等“至死不退”的英雄事跡廣為流傳,而《長津湖》為何沒有以他們的故事為核心進行創作?于冬表示,《長津湖》不是拍一個戰斗故事,不是拍一個戰斗英雄。“長津湖戰役是具有史詩感的一個戰役,從這個戰役如何布局、兩軍對壘到最后交鋒的過程,需要一個宏大的視角來展現,而不是從某一個人來說。所以用了七連作為故事線,將這個連隊的藝術形象和歷史人物、真實事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楊根思、冰雕連是戰爭的一部分,也是電影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黃建新介紹說,《上甘嶺》等電影拍的是朝鮮戰場上的西線作戰,很多人對東線作戰了解得比較少。“像‘冰雕連’的故事,我是在上世紀90年代才知道,原來東線那么艱苦。面臨著歷史上幾十年不遇的寒冷天氣,我們的戰士們連厚棉衣都沒有,而且白天敵機轟炸不得不隱藏起來,晚上才出來打仗,加上通訊設備不足,又沒有坦克,沒有重武器,也沒有飛機。但是美軍全是‘佩刀’(F-86戰斗機)、‘黑寡婦’(P-61戰斗機),B26、B29轟炸機等等,志愿軍面臨著武器強盛于自己無數倍的兵力。那個時候就覺得真是難以置信,但又的確是事實。當了解到我們犧牲了那么多人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一個殘酷而又偉大的轉折,后來,有了互聯網之后,可以看到更多影像資料,了解得越多,就會越有一種沖動,如果有一天可以拍它的時候,那會是一部特別有意義的電影。” 黃建新表示,片中的七連是虛構的,“如果太過寫實,是很難寫下去的,所以七連是虛構的,在背景設置上參考了許多方面”。楊根思和“冰雕連”雖然不是影片中的重點敘事對象,但他們的精神都在影片中體現,組合起來才是《長津湖》。 拍攝團隊 不是“拼盤電影”,為什么要用三位導演拍攝? 于冬透露,在決定拍攝《長津湖》后,他一直在考慮由誰去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中國任何一個導演單獨拍,都難度巨大。它的格局、它的題材、它的故事要求它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在冬天拍完,所以需要有更好的團隊、更好的制作班底、更多時間的準備。前期劉偉強導演開始籌備,中間因為疫情停下;后來有徐克導演、陳凱歌導演重組,我們又重新整理劇本,最后林超賢導演加入。整個過程都是機緣的組合,到了這個時間點了,這些人就出現,這個機會就來了。” 于冬和黃建新都表示,《長津湖》雖然是三位導演聯手,但它不是“拼盤電影”。黃建新解釋說:“第一,《長津湖》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不是一時興起的劇本。《長津湖》是一個有著完整走向的電影,片中創造了一個連隊的集體形象,也創造了兩個主角——千里、萬里兩兄弟。同時我們也寫了領袖的兒子,一個領袖的孩子,一個平民百姓的兒子,都為了國家沖鋒在前,它是一種精神上的通達,非常完整,‘拼盤’的前提根本就不成立。” 第二個原因,則是影片拍攝難度。像《大決戰》也有導演組,是很多導演參與的,黃建新說,“那樣規模的戰爭電影,只有一個導演拍,至少得拍4年,所以《長津湖》有三個導演大家一起執導是很正常的事情”。 于冬表示三位導演各有所長:“陳凱歌導演有非常宏觀的歷史維度,知識儲備是最強的;徐克導演擅長現代電影的技術、特效和對整個商業片的把握;林超賢導演是這些年中國拍戰爭片和動作戲最好的導演。我請陳凱歌導演來把握整體電影的基調跟主題;徐克導演注重他擅長的商業電影的表達、對美學的追求;林超賢導演注重拍動作戲跟戰爭戲,以及對細節的把握——這三個人往這兒一放,化學作用非常強。”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