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分工 三位導演如何協作,意見不一致怎么辦? 于冬介紹說三位導演分三組同時進行,“說是三組,實際上三位導演背后還有A組B組C組,大大小小加起來有16個組在跟著導演同時推進。” 說到三位導演的具體分工,于冬透露:“陳凱歌導演負責拍攝志愿軍入朝鮮的部分,那幾場戲的時代特征、時代氣息,人物性格的確立,陳導都把握得非常完美;徐克導演主要注重影片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動的細節展示部分;林超賢導演更注重驚險刺激的戰斗場面,以及在動作設計當中完成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三位導演分工明確,且各有側重,再加上黃建新導演作為總監制來協調三個大組之間的人員、道具、服裝以及軍事裝備的調配,這個過程中,攝制組里的人加起來超過了7000人,如果把三個組并行疊加的時間拉平來算的話,前前后后至少需要400多天。” 作為總監制,黃建新的工作是進行統領。當被問及三位導演是否在拍攝過程中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黃建新表示,三位導演之間的銜接,不是他一個人的事,而是有巨大的體系保證導演之間的銜接。“導演們主要的精力還是在人物創作上,其他的細節都通過協調來完成銜接,若有了大的問題,跟戲劇有沖突了,才會請導演開會來商量。或者我挨組去跑,跟這個導演開完了跟那個開,拿出一個結論之后再去協商。大家服從于一個結構,這個非常重要,所以中國電影進步了,就是因為這樣的結構。” 黃建新稱贊三位導演都特別投入,“都表現了自己的特點,包括陳凱歌導演的那種詩意的表達、對人物特別細微的刻畫以及微妙的情感,徐克導演那種視覺的彰顯和極棒的節奏感,和林超賢導演那種硬仗的感覺以及強烈的刺激。” 角色選擇 千里、萬里兩兄弟為何選吳京和易烊千璽? 影片中千里、萬里有象征的意義,兩兄弟遠赴千萬里,在異國他鄉并肩作戰,萬里從一個完全不會打槍的農村孩子,到最后成長為一個戰斗英雄。 為何選擇吳京和易烊千璽主演兩兄弟,于冬說他看到劇本時就條件反射性想到了吳京跟易烊千璽,“這兩個角色就像是為他們寫的一樣。我在看了《少年的你》之后,覺得弟弟萬里這個形象就是易烊千璽。五年前,蘭曉龍寫千里、萬里的時候,易烊千璽還沒上中戲,但好像就有這樣一個角色在不遠處等著他。” 吳京當時正好是腿傷最嚴重的時候,正在康復期,如果再去拍戲再受傷,他這個膝蓋就廢了。于冬回憶說:“我第一次見他時他拄著拐,拿著剛剛從北醫三院拍的片子來辭演。經過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的深談,他還是說:‘我演不了!’我當時說:‘你不用現在回答我,先看本子。’他拿走了劇本。看完之后,他主動來找我,說:‘還算數么?’我說:‘我在等你!’他說:‘我演!’于是就有了這兩兄弟。”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