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難題 拍攝時都經歷了哪些困難? 提及《長津湖》拍攝的艱難,于冬以“千難萬難、千險萬險”來形容。 于冬介紹說,影片開始拍攝時,處在疫情剛剛穩定的階段,大家對電影市場免不了有些擔心。“我們每一個鏡頭,每一場戲都是要砸錢的,因為這場戰役的每一場戲,幾乎都需要調動千人以上的拍攝團隊及群眾演員。做這個電影最難的是,要克服這些困難,更不要說大量的服裝道具準備、大量的戰役戰術設計,僅僅是服裝道具,就有非常多的變化。從入朝到在最寒冷的風雪當中戰斗,化妝服裝的風格要統一、連貫。還有大量的裝備、道具,這些的籌備實際上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坦克,我們造的坦克道具是能跑起來的,坦克在拍‘仁川登陸’時是全新的,但后面要砸爛,一個協調不好,拍攝順序一錯,坦克就沒了。” 因為所有戲都要在冬天完成,所以幾乎是三個導演同時開機,前后最多相差一個月,這種平行拍攝,會有大量的統籌工作,監制黃建新起到了關鍵作用。 黃建新表示,拍攝受疫情影響很大。“我們成立了一個疫情防疫小組,光徐導組就有17個人。三天做一次核酸,你算一下,7000人三天做一次,要做多少次?我今年不到一年的時間,做了五十幾次核酸,就是為了拍這個戲。我們外籍演員數量很大,有一些從國外回來不久,大家要怎么樣控制疫情,絕對保證安全這件事,就變成一個巨大的事情,有時候要更大的場面的時候來不了,把我急的,馬上調整計劃,每一天都在變。” 除了疫情,劇組還要承受成本壓力。“比方說我們要做80個坦克,一個坦克上百萬,咱們沒有現成的美式坦克道具,都是蘇式坦克,因此都得重做。國內能夠開得動的就幾輛,這個坦克還要每一次從兩個組、三個組來回地調,用大吊車吊坦克,這兒拍完了拉到那兒。拍攝《長津湖》完全超出了我的經驗范疇,我說凱歌這事怎么辦,他說咱們想辦法協調。這么龐大的一個組,一調整計劃就造成很多一系列問題,我們都是努著勁往前走,沒有協作是完不成這個電影的。” 此外就是進度的考驗,黃建新說:“因為這個戲的難度太大,根本拍不快,動不動就是幾百人、上千人,有的時候算上工作人員有六七千個人在現場工作,而且有大量的夜景,難度非常大。還有特效的合成等等,這一系列都超出拍電影的常規范圍,遇到了很多挑戰。我們有幾十家特效公司,幾乎同時差不多有40家特效公司來參與。因為沒有一家公司能打包票完成,包括全球很大的特技公司以及中國一些新晉的特技公司、很有創意的年輕人也都來集體參與。” 《長津湖》是中國電影史上龐大的工程,于冬表示,這是一個龐大的攝制組,在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推向新高地的背景下,在創作上、影片制作規模上都創造了先例。 在經歷了電影生涯的再一次考驗后,黃建新認為一切的磨難都值得,“《長津湖》會讓你熱血沸騰,更愛這個國家”。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