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高倩) 連續每年舉辦,年年都要有驚喜,對北京國際音樂節來說,挑戰很大,尤其在疫情打亂國際古典音樂行業交流的前提下,難度翻倍增加。 24日,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答卷。當疫情防控常態化,國內的交響樂團如何聯動交流?當國家站在新的時代關口,我們需要如何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當古典音樂仍被評價為“小眾”藝術,如何突破圈層吸引更多受眾?在摸索前行中,音樂節為同行們積累了實踐經驗。 男中音歌唱家王云鵬、鋼琴家徐庚延在國貿大酒店舉辦午間音樂會。本報記者 方非攝 提供經驗 國內交響樂團如何聯動? 2021年恰逢建黨百年,致敬黨的百歲華誕是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重要使命。10月9日,來自全國20余個樂團和機構的百名演奏家齊聚保利劇院,在指揮家張國勇的帶領下,這支特殊的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BMF節日樂團攜手蘭州音樂廳合唱團,為本屆音樂節盛大啟幕。 中國愛樂樂團首席曾誠擔任這次節日樂團的總首席。他說,各個樂團演奏風格各異,要在兩天半的排練時間內形成統一和諧的聲音,是對演奏家們職業精神和專業水平的不小考驗。 全力合作也讓樂手們之間的感情被無形拉近。“對音樂家來說,直接的交流是最有意義的。”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說。這次集結,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南期待,節日樂團的形式延續下去,聯盟也可以在未來發揮更多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本屆音樂節也為同行們積累了舉辦跨地域大型活動的實操經驗,酒店入住、核酸檢測、交通安排等各個環節都相當繁瑣,如何能高效處理并在緊急情況下給出應急方案,音樂節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