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總理馬里奧·德拉吉10月30日說,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羅馬峰會確認支持向大型跨國企業征收最低15%企業稅的國際稅收制度改革方案,旨在防止跨國企業將利潤轉移至低稅率經濟體等做法。 【有待落實】 德拉吉說:“我們為實現更公平有效的國際稅制達成歷史性協議。”他表示,這是一項多邊主義的成果。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對媒體記者說,這一結果是“數字化時代推進公平的清晰信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7年提出這一稅制改革方案,為應對數字化經濟時代對國際稅收制度構成的挑戰而設計“雙支柱包容性框架”:一方面確保對大型跨國企業的利潤征稅權在各國間更公平地分配,要求跨國企業在其經營活動所在地、而非僅僅在其總部注冊地納稅;另一方面,將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設為15%,適用于年收入超過7.5億歐元(約合8.7億美元)的跨國企業。 今年7月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已經對這一稅改方案予以支持。 經合組織秘書長馬賽厄斯·科爾曼10月30日說,改革后的稅制將“徹底打消世界各地企業為避稅目的重組業務的意圖”。據經合組織估算,實施15%最低企業稅,全球每年稅收可增加1500億美元。 經合組織10月早些時候宣布,經濟總量占全球九成以上的136個國家和地區支持這一稅改方案。經合組織期望改革方案2023年開始落實。 美國有不少大型跨國技術企業如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在歐洲廣泛開展業務,但法國等一些國家指認這些企業利用歐盟稅法漏洞,將部分營業收入轉入地區內低稅率國家如愛爾蘭或荷蘭,企業在經營地的納稅額與其賺取的巨額利潤不相稱。法國等國及歐盟近年已著手修訂稅法。 美國總統拜登今年1月上任后支持稅改方案。盡管15%的稅率標準低于拜登最初提議的21%,他仍在社交媒體對這一成果表示滿意。不過,重新分配跨國企業利潤征稅權的方案先前在美國國會遭遇強烈反對,理由是美國互聯網和技術巨頭利益將受損。 【“妥協”方案】 在二十國集團之外,一些發展中經濟體認為15%的最低稅率仍不足以解決跨國企業避稅問題。法新社報道,其中一個理由是當前全球平均企業稅率大約為22%,本身就高于15%。 阿根廷經濟部長馬丁·古斯曼說,“跨國企業避稅問題是全球化最有害的影響之一”,阿根廷原本希望將最低企業稅率定在21%甚至25%。不過,阿根廷最終同意15%方案,而肯尼亞、尼日利亞、斯里蘭卡、巴基斯坦仍在觀望。 經合組織稅務政策主管帕斯卡爾·圣阿芒說,最終協議是經過與發展中經濟體談判后達成,“反映對方大部分訴求”,但“它確實是一種妥協(方案)”。 法新社援引經濟界人士的分析報道,談判也對愛爾蘭、愛沙尼亞、匈牙利等歐洲低稅率國家作出讓步,以換取支持。愛爾蘭放棄原本12.5%的企業稅率,條件是最低稅率設定為15%,而非更高。(沈敏)(新華社專特稿) |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