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1月1日電 題:菜價高位運行 加緊生產保供——我國“南菜園”廣西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趙歡 廣西是我國“南菜北運”重要基地,秋冬菜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每年有大量新鮮蔬菜銷往北方,素有“南菜園”美譽。10月以來,南寧、百色等多地市場上蔬菜價格走高。業內人士分析,連續降雨和低溫天氣、生產運輸成本攀升等因素導致此輪菜價普漲。廣西各地正積極開展市場研判和調控,加緊組織生產,加強田間管護,確保“菜籃子”供應。 部分菜價有所上漲 每天一大早,位于南寧市興寧區快環建材市場的一家牛雜店老板程玲就會到附近的澳華農貿市場選購食材。“往常蘿卜價格大多每斤1元多,現在每斤價格超過3元。我買6個蘿卜就花了40多元。”程玲說。 鄒輝仁在澳華農貿市場內經營著一個蔬菜攤,他每天都要到10公里外的廣西金橋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貨。他說:“這段時間蔬菜產地供應量有所下降,進貨價比原先漲了不少。如今我們進貨變得特別謹慎,價格漲得厲害的菜不敢多進。” 南寧市有關部門對20家農貿市場的價格監測顯示,10月1日至25日,33種蔬菜平均零售價格為每斤3.7元,較8、9月的均價分別上漲17.7%、12.8%,比去年同期均價上漲8.7%。外調的根莖類過季品種價格漲幅明顯,南寧本地新鮮葉菜價格也隨之上揚,以往每斤1至2元價位的蔬菜品種難覓蹤影。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監測數據顯示,10月廣西蔬菜價格節節攀升,10月27日14個設區市蔬菜平均零售價格每斤4.34元,周環比上漲9.01%。從具體品種看,當月27日每斤油菜4.44元,同比上漲34.14%;黃瓜5.59元,同比上漲83.28%;蘿卜3.22元,同比上漲57.84%…… 多重因素抬高菜價 業內人士介紹,國慶假期以來,受北方連續降雨、低溫天氣及南方遭受臺風等因素影響,蔬菜受損嚴重,疊加秋夏蔬菜換季,化肥、農藥、地膜等農資價格有所上升,外省調運蔬菜困難、供應有所減少,廣西各地蔬菜價格普遍上漲。 南寧市農業農村局糧油蔬菜管理科科長黃范永告訴記者,每年10月往往是夏季蔬菜下市、秋冬蔬菜未大量上市的“青黃不接”時期,蔬菜供應量減少,外調進入南寧的蔬菜總量下降,導致蔬菜價格不同程度上漲。從田間地頭到批發市場再到銷售市場,運輸成本增加,不同環節損耗導致成本上升。 南寧市武鳴區蔬菜種植大戶劉女士說,10月以來的復雜多變天氣對蔬菜種植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化肥和農藥、土地租金、雇工工資等均有上漲,“我這塊地僅化肥的開支就比幾個月前增加了40元,噴一壺農藥最少也得15元,再加上其他各種開支,地頭蔬菜售價高一些才能不虧本。”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蔬菜生產受影響、運輸成本短期內也難以下降,隨著年底消費旺季到來,未來一段時間蔬菜供應仍面臨價格上漲壓力。 加大生產供應力保“菜籃子” 黃范永表示,蔬菜生長周期相對較短,兩三個月就可出產,供應也將恢復正常。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正指導種植大戶利用近日雨水均勻、旱情緩解的有利時機,擴大葉菜、芽菜等蔬菜種植面積,加強管護力度,增加供應量,從而穩定價格。 盡管陰雨連綿,在武鳴區甘圩鎮淥口屯的蔬菜基地里,種菜大戶馬培秋正抓緊搶收菜心和苦麥菜。“我家種的這6畝蔬菜預計總產量約1萬斤,計劃賣完后再種上新菜,一兩個月就可以上市了。” 百色市田東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劉德歡說,為應對蔬菜價格上漲,全縣積極動員并大力扶持菜農、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推廣10余個蔬菜新品種,努力擴大種植面積,目前已種植秋冬菜13.23萬畝,預計產量25.7萬噸。等稻谷收完計劃再種10萬畝以上。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價格調控和收費管理處處長朱林介紹,政府部門正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及時發布市場價格和供求信息,全方位加大保供穩價力度,抓好秋冬季蔬菜生產,保障“菜籃子”生產供給。此外,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的違法行為。 “我們都在抓緊搶收和新種,爭取為市場供應更多的新鮮蔬菜,相信菜價能夠早一些降下來。”菜農甘香桃說。 |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