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內瓦11月1日電題:500萬生命凋零 抗疫馬拉松遠未結束 新華社記者陳俊俠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1月1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死亡病例已經突破500萬例。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節點。它再次提醒世人,新冠病毒這個惡魔不會自行消失,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團結合作,采取更強有力行動,抗疫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500萬生命凋零印證了一個殘酷現實,那就是新冠毒株可能變種頻出,抗疫馬拉松遠未結束。一年多來,一些發達國家在與疫情的漫長作戰里似乎患上了“抗疫倦怠癥”,認為新冠肺炎不過是危害性會減弱的“大號感冒”,實施嚴格防控措施是小題大作。這是一種危險心態。正如不少專家指出的那樣,如果放任疫情惡化,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可能難以承受巨大壓力,疫情防控面臨失控風險。面對新冠病毒這個危險而狡猾的敵人,任何松懈和疏漏都有可能造成前功盡棄。各國必須齊心協力,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疫苗是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放眼全球,疫苗分配不均、接種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構筑全球“免疫長城”的道路依然漫長。一些發達國家奉行“疫苗民族主義”,囤積超量疫苗,導致發展中國家疫苗短缺,接種率低。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鑒于疫苗接種和防控能力的差異,當下疫情的全球傳播呈現“不均勻性”,持續向發展中國家及貧窮國家蔓延。 世衛組織負責疫苗標準制定相關機構中國籍科學家雷殿良博士指出,當前全球抗疫形勢非常嚴峻,須盡快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以阻斷病毒傳播。否則,新冠病例越來越多,病毒變異機會隨之增加。一旦出現超強毒株,全球疫情防控可能面臨深度危機。 面對疫情蔓延,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世衛組織強調的三個關鍵詞:“團結”“團結”“團結”。策略上的團結要求全世界在抗疫方面協調一致、嚴格管控,真正阻斷病毒傳播鏈條;行動上的團結要求各國擯棄疫苗民族主義,同舟共濟,啟動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戰略,優先向低收入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提供疫苗;思想上的團結則要求人們凝聚更多共識,攜手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為全球攜手抗疫作出巨大貢獻。去年,中國向150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抗疫援助。今年以來,中國已經向106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15億劑疫苗,為防控疫情、引領抗疫國際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從東南亞到非洲大陸,從中東到南美洲,捐贈疫苗、技術轉讓、合作生產……中國不斷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以實際行動踐行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在向“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捐贈1億美元基礎上,中國承諾年內再向發展中國家無償捐贈1億劑疫苗,為促進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和使用持續作出貢獻。 面對全球抗疫的嚴峻形勢,大國要作出表率,提供更多疫苗等公共產品;各國要齊心抗疫,并肩作戰,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是人類戰勝疫情的唯一正確出路。 |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