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中國 近期,北約多次渲染“中國威脅”“中國挑戰”。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北約計劃在明年夏季舉行的峰會上通過未來十年的戰略概念。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影響以及力量對比方面的變化等問題將在新戰略概念中全面體現出來。 專家認為,北約的本質屬性是美國維護霸權的工具,服務于美國的戰略目標。中國議題進入北約視野,與美國對華政策轉向有直接關系。 2019年12月,北約在倫敦舉行的峰會上首次將中國問題納入議程,峰會通過宣言稱“北約需要共同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帶來的機遇和挑戰”。2021年6月,北約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發表公報,稱中國對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和與北約安全相關的領域構成了“系統性挑戰”,提及中國的“脅迫性政策”、迅速擴大的核武庫,以及軍事現代化“不透明”等問題。 此外,由于成員國對所謂俄羅斯威脅立場不一,北約需要在所謂的俄羅斯威脅之外再找一個新的理由來“續命”,提升組織凝聚力。北約這個全球最大的軍事安全組織近些年拼命追求所謂政治化,試圖加強政治維度,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中國。 崔洪建認為,北約在應對所謂中國挑戰方面如何行動,要看北約在多大程度上會被美國作為一個在其所謂的盟友體系里進行政治和安全動員的工具。首先,北約可能會在印太地區發展伙伴關系,更多在印太地區顯示存在感。目前美國和歐盟都出臺了印太戰略,北約可能也會有所動作,維護所謂的地區秩序。其次,北約可能會針對中國的能力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比如要求中國加入軍控談判。第三,北約可能會在它的關鍵基礎設施里面,要求排除中國因素。 |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
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