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張尼)近期,北京、遼寧、內蒙古等多省份通報了快遞外包裝陽性案例,引發關注。目前正是雙十一快遞配送高峰期,快遞究竟會否造成病毒傳播?收快遞的正確姿勢是什么? 多地發現快遞外包裝檢測呈陽性 日前,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發布通報稱,中關村街道于11月15日凌晨接到海淀疾控中心通報,科源社區居民一件內蒙古自治區發出的快遞物品外包裝檢測結果為陽性。 該檢測呈陽性的快遞物品為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發出的羊毛衫。 記者注意到,近日,除了北京以外,已經有遼寧、內蒙古等多個省份通報快遞外包裝陽性案例。 例如,近日有遼寧阜新市民收到的快遞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遼寧阜新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提醒市民暫時不要從境外或國內中高風險地區網購(郵購)商品。 此外,在內蒙古,11月7日,錫林浩特市維多利步行街扎賀雅民族服裝店店主報告,該店從蒙古國購置了4批次貨品。經疾控中心檢測,直接接觸人員核酸檢測呈陰性,部分貨品核酸篩查呈陽性。 11月9日,正藍旗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在對扎賀雅民族服裝店有關人員進行排查時發現,該旗上都鎮一居民于10月26日通過順豐快遞,收到該店郵寄的蒙古袍核酸檢測呈陽性,直接接觸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 快遞會否傳播病毒?專家:需滿足三個條件 近期正是雙十一快遞收貨高峰期。快遞包裹是否會傳播病毒?這是目前公眾最關心的問題。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曾作出回應。 他強調,快遞傳播新冠病毒,應該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第一,在收運快遞的過程中被新冠病毒污染;第二,在收快遞的時候,快遞物品上面的新冠病毒還存活;第三,在接收快遞時,受到新冠病毒的污染。 另外,專家也就收發快遞問題提醒公眾:中高風險地區暫不收發快遞,快遞員要做好健康監測;快遞轉運過程中要做好保護,同時進行消毒;收快遞時做好防護,快遞包裝盡量不帶到家中;處理完快遞后做好手部衛生工作。 多部門強化物流消殺工作 同時,近期相關部門也加強了貨物運輸過程中的消殺工作。 例如,鐵路部門目前已經對動車組、普速客車行李車運送的貨物嚴格執行“收貨驗視、實名登記、過機安檢”安全保障要求。 普通貨物采用高鐵集裝包、專用包裝箱等多種方式進行包裝,冷鏈貨物運用專門設計的冷鏈箱進行包裝,所有貨物做到包裝干凈整潔,不污染座椅,不影響旅客乘坐。 此外,運輸完畢后,鐵路部門還嚴格按照列車疫情防控要求進行消毒。對鐵路特快貨物班列運送的貨物,加強全過程貨物進貨驗收、安檢、監裝卸組織和疫情防控消殺作業,確保貨物和環境安全。 近期,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外賣配送和快遞從業人員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護指南》中明確提出,外賣配送和快遞從業人員要及時了解外賣配送或所負責收發快遞區域的疫情風險等級。 《指南》還強調,在業務配送、分發環節,要做好外賣和快遞運送工具的清潔消毒。在與顧客簽收外賣或快遞過程中,要佩戴口罩、手套,減少直接接觸,交談時至少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提倡采用非接觸方式配送外賣和收發快遞。 另外,近期多家快遞公司也加強了防疫,包括盡量做到無接觸送貨,每天對抵達的干線車輛、快遞物品進行消殺,要求員工每日測量體溫并做好記錄、登記健康寶、核對行程碼,等等。 收快遞的正確姿勢是什么? 國內疫情反復,加之物流高峰來臨,近期已經有多地提醒民眾在“買買買”的同時也要“防防防”。 北京市疾控中心就收發快遞特意發布提醒,疫情防控期間,非必需不要從境外高風險地區郵購商品,謹慎郵購國內有本土疫情報告所在地區的商品。 天津市防控指揮部也提示,為減少感染風險,保障“快遞安全”,防止疫情通過快遞包裹途徑傳播,市民應提高防疫安全意識,收、取、送都要做好安全防護。 那么,近期公眾在網購物品收快遞時又該注意什么?各地疾控部門給出了一些詳細建議: ——購物時及時關注疫情動態,了解購買產品所在地的疫情風險程度; ——收發快遞時要佩戴口罩,盡量減少接觸交流; ——快遞盡量放至固定地點無接觸交接。如果需要當面簽收的快遞,要與派送人員保持在一米以上的距離; ——取件時提倡戴一次性手套,全過程避免用手觸摸口、眼、鼻; ——快遞的表面包裝不帶入室內,確要帶入時可以采用消毒濕巾六面擦拭消毒或進行噴霧消毒等; ——處理完快遞后一定要做好手衛生; ——做好貨品消毒,固體貨物可用消毒劑噴灑后使用;不能消毒的衣物等紡織品可以洗滌晾曬后再使用。(完) |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