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為王 影片時長不能主宰作品的命運 雖然,影片長度是多方“合力”的結果,但其實,很多導演在創作時,并不會把“時長”當作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一位年輕導演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影片的時長要視很多種情況而定,但自己剪片時,就是要把想表達的都呈現出來,“剪得長了,那就長了唄”。 顯然,年輕導演內心偏向于“內容為王”的創作自由。 是不是時間太長的影片都不受歡迎呢?顯然,關于一部電影的最終命運,“片長”遠遠不是“主宰”。1997年的時候,《泰坦尼克號》的長度就為194分鐘,依然是風靡全球,讓人意猶未盡。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上映前,導演羅素兄弟在推特上表示,故事太過于復雜,影片雖然經過了多次剪輯但還是長達3個小時,已經無能為力了。此消息一公布,很多影迷的留言是“求別再剪了,坐一天也愿意”! 有趣的是,漫威電影也始終在突破“時長”的路途上。2016年上映的《美國隊長3:內戰》,時間長達147分鐘,榮幸成為最長的漫威電影;而到了2018年,“漫威史上最長”這個頭銜就被149分鐘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奪走;2019年,《復仇者聯盟4》則以181分鐘再次突破時長紀錄。 早先,觀眾最擔心的是影片的時長在挑戰膀胱和耐力,而現在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全程無尿點”就成了某些大片雖然時間長、但內容精彩的一種宣傳用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營造浩瀚宇宙觀的電影中,“費時”已經是一種必然規律。比如,近日電影《沙丘》的156分鐘就是導演維倫紐瓦在用獨特的美學風格構架宏大的史詩敘事,把人類的未來放在宇宙的尺度上進行終極思考。為了營造時空氛圍的浩瀚,影片的情節推進緩慢,這讓許多架著沉重的3D眼鏡看片的中國觀眾覺得非常疲勞,“時長”成為了該片的一個困擾。 緊隨其后上映的另一部《007:無暇赴死》片長163分鐘。同樣由于觀眾對偽3D的積怨,加之劇情的老套,觀眾明顯感覺到了該片在節奏上出現了問題。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不時聽到業內人士的吐槽。一位制片人就抱怨,某些導演過于舍不得剪輯影片,導致影片不必要地被“抻長”了,“有的題材因為內容復雜,時間短了確實很難講清楚,適當加長無可厚非。但是,有的導演純屬是能力問題,無力駕馭敘事,講不清才導致的時間長,這樣就讓我們很為難。”顯然,影片的時長還是要與內容相輔助才能實現最佳。 積極影響 時長的增加投射了電影工業化的進步 影片時長的增加折射了電影工業化的進步。這一點導演黃建新頗有同感。他表示,電影《長津湖》一共176分鐘,而片尾的字幕就將近8分鐘,列出了全體主創人員的名字。這8分鐘,致敬的是《長津湖》背后是1.2萬人的努力。 至于《緊急救援》的片長139分鐘,《中國醫生》的片長129分鐘,《烈火英雄》的片長120分鐘,《攀登者》的片長125分鐘,也都是在體量上、敘事上嘗試主旋律題材的商業化表達,鍛煉了中國電影宏大敘事的能力,有助于新主流大片的崛起。 “片長”這個小小的指標,標識的也不只是一部影片的長短,還量出了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量出中國導演群體的創作水平。2021年10月,中國電影銀幕數正式突破8萬塊大關,這意味著多廳影院越來越多,能夠為排片提供更多空間,對于電影時長會越來越“包容”。在硬件給創作方“松綁”、技術讓影片變長的同時,希望中國電影在“加長”的同時,更具欣賞性,更有時長競爭力,做到多“加料”、少“加價”。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