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1%,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略降0.1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2%,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三大指數均位于擴張區間,表明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11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出現明顯回升,且重回榮枯線以上,表明中國經濟開始回歸全面恢復態勢。 “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加強能源供應保障、穩定市場價格等政策措施成效顯現,11月份電力供應緊張情況有所緩解,部分原材料價格明顯回落,制造業PMI重返擴張區間,表明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有所加快,景氣水平改善。”趙慶河說。 11月份,制造業供需兩端均有回升。近期,電力供應能力持續提升,制造業產能加快釋放,生產指數比上月上升3.6個百分點至52.0%,升至擴張區間。新訂單指數為49.4%,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需求端較上月有所改善。 “保供穩價政策發力帶動能源和基礎原材料價格增速明顯回落,企業原材料成本壓力有所放緩。”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表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的兩個價格指數均顯著回落,降至臨界點以下,表明部分基礎原材料生產行業的采購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回落明顯。 受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國外消費季臨近等因素影響,外貿景氣度延續上月改善態勢,進出口指數繼續回升,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8.5%和48.1%,比上月上升1.9個和0.6個百分點。 11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略降0.1個百分點,繼續高于臨界點。“商務活動指數連續2個月穩定在52%以上,新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穩定在49%左右,表明當前非制造業運行相對平穩。”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武威認為,疫情多點散發給接觸型服務業帶來影響,成為拖累非制造業增長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11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1%,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服務業總體恢復有所放緩。 11月份,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9.1%和54.2%,比上月上升2.2個和1.9個百分點。趙慶河分析認為,土木工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60.5%和56.5%,比上月上升5.4個和0.5個百分點,表明隨著部分“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逐步落地,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有所加快。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全球需求有望保持復蘇態勢,紓困政策效果將繼續釋放,制造業保持盈利、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原材料投入成本等短期因素有所舒緩,是制造業發展面臨的積極因素。從挑戰來看,全球疫情尚未受控,全球供應鏈修復、部分重要零件供應改善、暢通全球航運物流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預計制造業將保持適度擴張格局。 張立群建議,要著力擴大內需,特別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對企業投資、對就業和居民消費的帶動作用,盡快化解需求制約形成的下行壓力。蔡進認為,在疫情影響下,內需恢復動力仍有待加強,應繼續挖掘內需潛力,鞏固經濟恢復的內生動力。(記者 熊麗) |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