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1日電 (記者 殷立勤)作為全國最大的海運、空運口岸,上海始終保持對瀕危物種走私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但過去,被罰沒的走私物品多采取封存和銷毀等處置手段。近日,上海海關與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簽訂合作備忘錄,并移交了123件海關罰沒的玳瑁、珊瑚、鯨牙等水生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這些物品隨后又被移交至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保管展陳。 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有關規定,除了取得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物種及其產品外,通過貨運、郵遞、快件和旅客攜帶等方式進出境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行為均屬違法。上海一直是各類物品企圖走私進境的最大口岸之一,僅今年3月就連續查獲多起。如3月19日,上海吳淞海關緝私分局立案調查一起象牙制品走私案,該案系“索菲亞海洋”輪上12名船員將象牙物品藏于折疊傘中、佩戴在衣服夾層或縫制于貼身衣物上,企圖蒙混過關,后被關員火眼金睛,發現象牙制品64件共計2000克。 據了解,對于海關涉案財物,通常有公開拍賣、定向變賣、移交主管部門處理、銷毀等處理方式。對于罰沒的文物、瀕危動植物及其制品等,海關一般移交給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但由于移交通路并未完全打通,不少查獲物品會暫存于海關扣押走私貨物的倉庫內。2016年,海關總署與原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了《海關執法查沒象牙等野生動植物制品移交處理工作方案》,此后,哈爾濱、大連海關等首批順利移交相關瀕危動植物制品。今年,上海海關也開始探索建立罰沒瀕危水生動植物制品移交機制,并于本月與上海市農業農村委、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一起,研究制訂詳細的鑒定、留證、出庫、簽字確認等操作流程,簽訂了三方移交合作協議,將打擊走私與生物多樣性、外來生物環境演化等社會科普內容結合起來,進一步豐富航海博物館展區展示品的種類。 據悉,近三年,上??诎兑巡楂@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案件417起,涉及象牙、海馬干、石首魚魚鰾、穿山甲鱗片、玳瑁、虎牙、石貂、鱷魚皮、蟒蛇皮等。(完) |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
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