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5日電 題:上海:“開門立法”的民意“直通車”全城覆蓋 新華社記者郭敬丹、吳振東、潘旭 “‘國家優先發展青少年體育’,是否應該加入‘兒童’?”“‘鼓勵和支持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向公眾開放’,我們社會組織也希望輻射周邊居民,是否把這個主力群體也加入進去?”…… 日前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三樓的市民議事廳內,十幾位參會者圍坐在長桌邊,討論的主題是給修法提意見建議。 在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修訂草案)》意見征詢座談會上,長桌邊有基層體育工作者、運動員、高校老師等;長桌一頭,一塊屏幕將討論過程直播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工作人員,以及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 “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此次接到體育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的任務后,采取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征求行業代表、相關單位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掛職干部陳宇博說,征詢會上基層最真實的聲音,將會被原汁原味地反饋到最高立法機關。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副秘書長李偉民在征詢會前就拿到了基層立法聯系點發放的體育法(修訂草案)修改前后對照表。這份資料左右兩欄分列現行法律文本和修改后文本,并用黑體字標出對現行法律進行修改或增加的內容,一目了然。 認真準備了許久,李偉民在征詢會上提出10余條相關建議,涉及全民健身、體育組織等等。和他一樣,奧運冠軍樂靖宜、上海諸韻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創始人諸韻穎等都對具體法條提出修改建議。 有相同觀點的共鳴,也有不同意見的碰撞,一場征詢會下來,近50條建議被詳細記錄。 “基層立法聯系點,能夠這樣接地氣,名不虛傳!”討論中,李偉民發出的感慨引來一片贊同。 虹橋街道是全國第一個設在街道的基層立法聯系點,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2015年確立。 “基層立法聯系點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通過事前廣泛動員、深入普及相關法律,事中搭起平臺、讓基層意見充分匯集,事后及時反饋、形成民主決策全鏈條、全流程的閉環。”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胡煜昂說。 截至目前,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完成了60部法律草案的意見征詢工作,歸納整理各類建議1000余條,其中有92條被采納。 以體育法(修訂草案)的征詢為例,虹橋街道基礎層立法聯系點此前已召開殘障人士專題意見征詢座談會,并走進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園,傾聽未成年人的聲音。此次通過征詢會向學生的直播,基層立法聯系點探索打造普法課堂。 “我提出建議,希望校園里的健身器材能為不同年齡段學生‘量身定制’,而不是只有單一的標準。”華政附中八年級學生蔡澤睿說。 學生們表示,征詢座談會是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給自己帶來了新的啟發,提升了自己的法治素養。 在上海,“立法直通車”還有更多“班次”。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設立的2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已實現上海16個區全覆蓋,并實現街道、市民中心、企業、行業協會等各層級單位參差分布,使基層立法聯系點具有連通性、代表性,在“神經末梢”為制度供給增添力量。 “上海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于立法全過程,意見征詢從決策中向決策前和決策后延伸,內容上力求取得不同意見中的‘最大公約數’。”上海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陸曉棟說,比如,上海的“一江一河”(黃浦江、蘇州河)、城市更新、數據條例等立法,涉及主體眾多,利益訴求復雜,要求我們盡最大努力聽取各方意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立法領域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也在激發基層治理熱情。在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寸土寸金的新天地商圈里有一個“淮海家”,既是黨群服務站,又是基層立法信息采集點,收集了不少群眾關于民生領域的“好聲音”。而在近年大力推進社區更新的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自揭牌設立以來聽取了逾千人意見,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于舊改工作中,人民群眾的“金點子”,正不斷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金鑰匙”。 |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
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