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徐婧 陳杭)23日,北京市延慶區小海坨山一派熱鬧景象。一輛輛接駁車在山路上穿梭,遠處的山峰間,纜車正搭載著場館運行團隊的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運行,為即將到來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做最后的沖刺準備。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是國內首個符合冬奧會標準的高山滑雪比賽場地,占地面積432.4公頃,設有比賽和訓練兩類共7條雪道,全長9.2公里,建設標準、比賽難度位列世界前三位。 2022年2月6日起,這里將承辦北京冬奧會11個小項和冬殘奧會30個小項比賽,共計41塊金牌在此產生。 山間“通勤”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辦賽的一大難題。為方便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在各個點位間往返,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索道系統共設9條架空索道和2條拖牽索道,全長約10.3公里,串聯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及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各個區域。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電力保障團隊經理王詵介紹,為保障包括纜車在內的電力設備平穩運行,中心配備了5座分界室、8座配電室和21座箱變,主要負荷賽區轉播攝像、計時記分、評論員席、網絡通訊、纜車設備等。 目前,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電力保障團隊已全部集結到位,各項供電保障工作準備就緒。 電力設備分布在高山場館的每一處角落。王詵提到,在各冬奧競賽場館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面積最大,戶外電力設備最多、電力設備所在海拔最高,電力設備運行環境也最惡劣,對于設備的防護要求極高。 在小海坨山的半山腰,六位“全副武裝”的高山滑雪機動運維班成員嫻熟地滑下訓練雪道,為雪道兩側的電力設備進行巡視檢查。 運維班成員劉正介紹,自己曾是哈爾濱體育學院的一名高山滑雪專業學生。他所在的運維班有22名成員,主要工作內容是每天對雪道周邊的臨時用電設備進行巡視。每名成員都來自專業體育院校,經過電力知識培訓后,運維班從2020年“相約北京”系列測試活動起正式上崗,也因此,這支隊伍被稱為高山上的供電保障“跨界特種部隊”。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低碳管理工作方案》要求,賽事舉辦期間,賽區內交通服務基本實現清潔能源車輛(不含專用車輛)保障。 小海坨山腳下,幾輛電動汽車正在進行充電。據介紹,這是國內首座采用“發充儲放”一體化充電站,也是冬奧延慶賽區內唯一一座充電站。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使用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地區的清潔能源,應用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系統向車輛充電樁提供綠色電能,實現了賽區交通綠色供電100%。 自2月投運以來,充電站在“相約北京”冬奧測試賽、雪車雪橇系列測試活動期間,為賽區客運大巴、物流車、環衛車、巡邏車等提供495車次充電服務,總充電量達到2萬6千度,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6.5噸,為延慶賽區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 此外,國內首臺大容量在線并網式400千瓦氫能源電池發電車也將在此應用,該車能在攝氏零下40度環境下正常運行。冬奧會后,車輛將繼續為重大活動進行供電保障,并在搶險救災時提供臨時用電。(完) |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