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公布2020—2021“年報”顯示,來自澳大利亞政府及其盟友國家政府以及軍工產業的經費占到了該智庫總預算的87%,美國國務院更是其海外經費最大的來源。該研究所一直標榜為“獨立智庫”“學術研究機構”,但實際上長期受金主指使和操控,炮制了大量臭名昭著的涉疆、涉華謊言和虛假信息。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當時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國防部為該智庫每年提供400萬澳元(1美元約合1.39澳元),資助期至2022—2023財年。這份“年報”詳細表明,在該智庫總計1000余萬澳元年度收益中,37.5%的經費來自澳國防部,24.5%來自澳政府其他部門,4.2%來自澳地方政府,3.0%來自國內外軍工產業,18.3%來自外國政府機構。其中,美國國務院提供的兩筆費用合計約158萬澳元,占該智庫2020—2021年度海外政府經費的80%。 在一筆高達98萬澳元的經費中,美國國務院要求該研究所在中國新疆事務、中國人權、科技及海外影響力等方面設置議題,丑化中國。在另一筆近60萬澳元的經費中,美國國務院要求該研究所對中國的人才計劃、社交網絡輿論和科技產業等設置抹黑性議題。 事實上,為了金主的利益,該研究所多年來熱衷于炒作各種反華議題,四處散布謠言,丑化、妖魔化中國,是“披著學術外衣的反華急先鋒”。此前,該智庫出版的一些污蔑中國的“研究成果”已多次被證明是虛假報道。例如,其聲稱新疆存在的“拘留中心”實際上是地方政府辦公大樓、物流園區和學校等建筑,其所建立的“新疆數據項目”得到了美有關政府部門和反華組織“人權觀察”的資助和支持。日前,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又頻頻在所謂“維吾爾特別法庭”的鬧劇中出鏡“作證”、表演政治鬧劇,更是遭到多方揭露和批評。 澳大利亞亞太新聞網總編輯馬庫斯指出,該研究所鼓吹自身獨立性,實際上就是反華游說組織,成年累月渲染中國“威脅”。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發表文章指出,當前,澳政府給外界的印象是將澳中日常雙邊關系管理轉變為“生存之爭”,其背后推手就是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該機構受美國資助,對中國的評論“越來越血腥”。澳中工商業委員會北領地分會主席戴若·顧比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澳戰略政策研究所為代表的智庫為了其金主利益長期妖魔化中國,加深了澳民眾的仇外心理,嚴重阻礙澳中關系發展。澳大利亞前外交官約翰·梅納德表示,澳戰略政策研究所“缺少誠信,讓澳大利亞蒙羞”。 (本報堪培拉12月2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8日 17 版) |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