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牛春梅)去年北京演出市場積極打造“大戲看北京”的文化名片。市文旅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去年全市共推出2415臺演出劇目,舉辦營業性演出20597場,觀眾人數513.5萬人次,票房收入約7.8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演出場次增長195%,已經恢復到疫情以前(2019年)的九成。 “大戲看北京”明方向增動力 2021年7月,市委書記蔡奇調研北京文藝設施建設時提出,要深化市屬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積極推進文藝設施建設,努力創作更多精品力作,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為建設全國文化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同時,制定出臺推動“大戲看北京”36條、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22條、加強新時代北京文藝評論14條等系列方案措施。各文藝院團積極響應,讓北京演出市場臺前幕后一片生機勃勃。據統計,2021年,北京13家市屬文藝院團和國家大劇院共創排舞臺劇111部,其中新創原創58部,加工復排演出劇目53部。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主題創作成為演出市場的主旋律。北京人藝首次創排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話劇《香山之夜》,選取1949年4月23日晚解放軍強渡長江、占領南京這一重要的歷史關頭,通過毛澤東、蔣介石二人的“超時空心靈對話”,回顧中國共產黨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艱辛歷程,成為黨史學習教育鮮活素材。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當代舞劇《冼星海》,則通過塑造一位信仰堅定、有血有肉的“人民音樂家”形象,在舞臺上樹立了共產黨員一心報國的英雄群像。 與當代觀眾同頻共振,這一年北京的舞臺上涌現出一個個好故事,激揚家國情懷,凸顯出首都文藝胸懷。如話劇《冬日1948》《上甘嶺》《直播開國大典》,舞劇《28天》,昆曲《國風》,音樂劇《新華報童》,交響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鋼琴協奏曲《北京頌歌》,廣播劇《北大紅樓》《播火者》,經典復排的歌劇《黨的女兒》《洪湖赤衛隊》,加工提高的京劇《李大釗》《許云峰》等。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