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周音)記者7日從中國民航“十四五”發展規劃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6個新發展目標,其中包括:航空安全水平再上新臺階,綜合保障能力實現新提升,航空服務能力達到新水平,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突破,綠色民航建設呈現新局面,行業治理能力取得新成效。 《規劃》披露,預計到2025年,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70個以上,保障起降架次1700萬架次,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75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9.3億人次,貨郵運輸量950萬噸。 《規劃》分六個領域分別闡述了“十四五”時期在民航安全、基礎設施建設、航空服務體系、綠色發展、戰略支撐以及行業治理體系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 一是構建一流的民航安全體系,明確提出要樹立民航系統安全觀念,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圍繞運行、空防、適航、信息等民航安全鏈條,系統提升理論創新能力、風險防控能力、依法監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持續提升民航安全總體水平。 二是建設一流的基礎設施體系,闡述要以突破資源容量瓶頸為重點,著力提升質量效率,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實施容量挖潛提升工程,加快構建現代化的國家綜合機場體系和空中交通管理體系。 三是發展一流的航空服務體系,提出以服務國家戰略和滿足人民航空出行需求為目標,強化內部挖潛和外部協同,延伸服務鏈條,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質量,構建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一體兩翼、覆蓋廣泛、多元高效的航空服務體系。 四是健全生態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從技術、運行、市場機制等方面統籌推進行業綠色發展,加快形成民航綠色發展體系,不斷拓展行業發展空間。 五是構筑堅實有力的戰略支撐體系,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以人才為第一資源,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堅持對外開放,促進區域協調,形成民航與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支撐民航高質量發展。 六是打造現代化民航治理體系,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注重運用改革的辦法和市場化手段,大力破除制約民航要素資源配置水平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民航法規體系,提高行政效能,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民航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 |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