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新華國際時評)中國自主創新是在做大全球發展蛋糕 新華社記者傅云威 宿亮 日前,有美國媒體宣稱,中國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積極研發芯片,有可能“拖累創新速度、破壞全球貿易、讓世界變得更貧困”云云。 如此邏輯錯亂,如此顛倒黑白,看來真有必要幫美國某些人整理整理“腦回路”,讓世人認清其“西方中心論”“美國優先論”的真實嘴臉。 近年來,美國為維護其科技霸權,不擇手段打壓特定外國企業,迄今已將數百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動輒切斷中國科技企業供應鏈,干擾科技企業正常的投融資活動。 中國加快自主創新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合乎經濟規律,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可以說,美方的“經濟霸凌”“技術封鎖”客觀上加速了中國本已在途的創新發展進程,促使更多企業和機構沉下心來搞基礎性研究、原創性突破。 “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這是主要大國科技發展的普遍規律,”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指出,“即便沒有美方制裁,中國也會搞自主創新,強化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增長,這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中國自主創新,不意味著閉門造車。不論是中國創新,還是美國創新,都是人類創新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交流互鑒是其中應有之義。 多年來,中國順應時代潮流,積極開展國際技術合作,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對世界科技創新貢獻率不斷提高。 中國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交流相結合,得到了全球市場“真金白銀”的認可。去年前11個月,中國吸引外資突破1萬億元,超2020年全年規模,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大增19.3%。 實踐證明,中國堅持創新發展,有助于穩定全球供應鏈,有助于打破關鍵技術由少數國家壟斷的局面。不僅有效對沖了美方“技術封鎖”“脫鉤斷鏈”的逆流,也讓世界分享了中國創新發展紅利。 中國創新發展具有強大外溢效應。在肯尼亞,中國支持建設的國家光纖骨干網項目推動當地信息通訊產業跨越式發展;在孟加拉國,政府技術網絡三期項目大幅促進當地高速網絡延伸;在東盟、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區,基于北斗系統的土地測繪、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成功實施…… 疫情挑戰下,得益于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中國自主創新,必將做大各國共同發展的蛋糕,讓各國市場主體更多分享中外技術雙向交流、合作共贏的紅利。 |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