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電影嘗起來是什么味? 邵藝輝不是上海人,但她似乎拍出了上海人最引以為豪的那個上海。截至1月7日晚,該片累計總票房1.91億元,其中僅上海這座城市就貢獻了7371萬元,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以地區來分,華東地區也是該片的第一大消費區,以去年12月24日首映日為例,該地區貢獻的票房是第二名華北地區的三倍多。 《愛情神話》里的上海人都是“講究”的,不管是擁有幾套老洋房的老白,還是跟女兒擠在一個亭子間的李小姐,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看起來都不低。就連街邊的修鞋匠都會每天給自己留幾段“Coffee time”(咖啡時間),更能一眼看出壞了鞋跟的女鞋是奢侈品牌Jimmy Choo。十步一間的咖啡店,也是對上海這個城市氣質的精準展現。根據2021年上海市發布的《上海咖啡消費指數》顯示,全城共有6913家咖啡館,數量遠超紐約、倫敦、東京,是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如今《愛情神話》又把片中的咖啡店和糕點鋪給重新帶旺,譬如片中老白買的蝴蝶酥,因為導演邵藝輝透露來自羋慶鋪子,最近便有無數前去“打卡”的市民在店門口排起長龍。 但對于上海以外的觀眾,《愛情神話》或許就沒那么令人感到親切。或許,反而令人覺得“不接地氣”。豆瓣有給該片打低分的網友諷刺該片的角色過分矯情:“一群住在大城市的‘老破小’里不工作的寂寞中年人,嘴上說的是藝術,心里想的卻是別的,喝著便宜的酒,吹著當年的牛,連街邊鞋匠都在談論阿姆斯特朗和哲學,喜歡自嘲但拒絕批評,偶爾被拆穿要一頓爆錘回擊,看費里尼的時候都在吃東西打瞌睡,完了再在社交網站給好評,如果加只貓就更完美了。” 在喜歡的觀眾看來,《愛情觀眾》正是一部都市電影該有的味道——音樂、攝影、人物、取景,每一步都與上海這個城市相得益彰。如一位觀眾所說,影片的調調“像海派伍迪·艾倫”,導演邵藝輝是“萬里挑一的有趣靈魂”,看完電影讓人“想馬上飛去上海的小巷咖啡館度過一個悠閑的下午”……但影片有悖于普通愛情片的拍法,卻也引來不少觀眾的不解及質疑,他們疑惑于“李小姐到底為何不肯嫁老白”和“三個女人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情感”,也因為影片沒有給出一個類型片慣常的高潮和結局而感到不爽。在該片的豆瓣討論區,還有人探討該片的三觀問題,質疑片中的角色:“有錢就可以這么任性嗎?” 對于那些質疑的聲音,導演邵藝輝在其導演自述的最后寫道:“所以我們才需要有更多角度更多題材更多色彩的都市電影呀,不僅是上海,每個城市都有很多能拍的。但沒有一個電影能代表一個城市,就像沒有一個人能代表他的家鄉他的群體。” 在《愛情神話》的官方劇情中,最后有那么一句:“描摹出多樣的市井煙火。”“多樣”一詞,或許正是《愛情神話》誕生的意義。它拓寬了中國電影的表達,同時也細分了中國觀眾的圈層。如網友“Tommyboy”所說:“若哪一天,中國電影人不再想著用一部作品討好所有觀眾,那就是他們真正成熟的時候。”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