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新修訂專利法規定的專利開放許可制度頗受關注。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兼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胡文輝1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2021年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解讀指出,專利開放許可制度主要有促進專利許可信息對接、提升專利許可談判效率、降低專利許可交易風險這三大作用。 他透露,新修訂的專利法實施半年多來,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受到權利人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接收到專利開放許可聲明608件,其中發明專利572件,涉及到24個省(區、市)的110名專利權人。 胡文輝介紹說,新修訂的專利法基于中國國情,也借鑒國外經驗,增設開放許可制度,推動專利的實施和運用。這個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三點: 第一,促進專利許可信息的對接。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許可信息公告,為許可人和被許可人搭建信息溝通的橋梁,有利于供需雙方對接。 第二,提升專利許可的談判效率。供需雙方可以通過簡便的方式來達成許可,免去復雜的談判環節,降低許可的成本。 第三,降低專利許可的交易風險。開放許可制度建立許可信息披露和糾紛調解機制,被許可人能夠事先全面了解許可的條件等相關情況。 胡文輝表示,為配合專利許可制度的有效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局當前已經在許可使用費統計數據發布、評估標準研制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工作,為支撐制度的有效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推動專利的實施和運用,繼續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便利服務。提升許可聲明提交、信息公開、備案辦理等環節的便利化水平;二是有效促進。完善使用費定價、許可對接等配套服務,結合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實施,推動更多的人用好制度、盤活專利。三是規范管理。加強規范引導和監測監管,依法依規打擊通過虛構許可來達到減免年費目的等行為,同時按職責做好糾紛調解,營造良好環境。 當天發布會上,胡文輝還就加快建設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回答媒體提問稱,2021年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構實現省級全覆蓋,省級服務機構達到52家,地市級綜合服務機構達到104家。同時,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還聯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布局建設101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會同教育部建設80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備案首批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88家。 此外,中國加大知識產權信息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并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力度,向社會公眾新增開放10種知識產權數據,首次開放中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數據,實現45種中外專利、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數據的可批量下載,上線歐盟商標查詢系統,首次向公眾提供國外商標信息查詢服務。 胡文輝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印發《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這也是中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領域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將進一步有力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的可及性和便利化,全面支撐和高效服務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完) |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
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