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17日出爐。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達1143670億元,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這份經濟年報有哪些亮點?釋放哪些重要信號?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沖擊下,中國為什么能取得這樣的成績?2022年,中國外貿將如何延續增長勢頭?有哪些問題需要關注?思客采訪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 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亮點? 徐洪才:總體上看,2021年我國GDP同比增長8.1%是來之不易的,在新冠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而且通脹壓力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中國取得這樣快速的增長確實不易,整體呈現平穩復蘇向好發展的態勢,具體來看可以說亮點紛呈,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第一,全球通脹壓力加大,美國通脹創下近40年新高,但是中國CPI比上年上漲0.9%,顯然中國通過政策調整,通脹控制得不錯,特別是跟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瓜果、蔬菜、豬肉、牛羊肉、雞蛋等供給充足,生活沒有受到大的影響。 第二個是就業,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比上年增加83萬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降低,在民生保障方面做得比較好。 第三是外貿,據海關總署公布最新數據,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4%。以美元計價,進出口規模達到了6.05萬億美元,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再上新臺階。 中國的新冠疫情在2020年一季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從當年二季度開始,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全面恢復,在全球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原來流失到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的訂單流到中國。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產業鏈韌性比較強,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比較強。 第四是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穩步推進,2021年我們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上的成績也是亮眼的,特別是在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領域,還有新經濟領域,吸引資本投資增長速度都是比較快的,這說明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 第五是金融體系比較穩定,能有效化解一些局部性風險。2021年下半年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一些脆弱的新興經濟體出現金融動蕩,加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但是我國整個金融體系總體是相對平穩的,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于實體經濟的平穩運行是有力保障。 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沖擊下,中國為什么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徐洪才:第一是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我們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得力,總體平穩有序,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健康安全環境。 第二,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2021年國內生產材料大幅度上漲,PPI居高不下,推升了制造業和中下游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市場主體的生存情況受到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保市場主體,特別是保中小微企業,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提供定向的普惠金融支持等,效果顯著。 第三,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協同配合,逆周期與跨周期政策有機結合,在關注短期經濟周期性問題的同時,更加關注中長期的結構性和趨勢性變化,各項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堅持了穩中求進的總原則,所以當出現短期波動時,我們沒有頻繁地過度調節,而是把控了政策調控的節奏和力度,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四,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創新政策落地。比如我們在鼓勵企業研發投入上,會有財政政策優惠支持。另外在營造創新環境上,資本市場也積極支持,特別是北交所的建立,專注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型創新企業,這些都是有助于創新,有助于資金流入創新領域,對于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經濟競爭力有支撐作用。 2022年中國外貿將如何延續增長勢頭?還需關注哪些問題? 徐洪才:2021年中國外貿一路狂飆,以美元計價,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展望2022年,中國外貿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未來面臨的挑戰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2021年中國外貿6萬億的規模基數大,在這個基礎之上如果還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會有一些挑戰,2022年外貿會呈現回歸常態化的趨勢。 第二,隨著2022年全球供應鏈逐漸修復,一些國外來的外貿轉移訂單或相對減少,疫情原因產生的國內外貿新需求也會因此下降。整體而言,我國外部的需求是減弱的。 第三,2021年我們PPI高位運行,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大幅上升,這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們外貿的出口。 下面來看機遇。第一個難得的機遇是RCEP對亞太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我們要充分利用未來進口關稅降低,乃至絕大多數產品要實行零關稅這一點,趁機擴大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參與到整個RCEP的分工體系中,要將規則為我所用,降低我們的經營成本并擴大出口。 第二,我們要通過改革創新來提升外貿競爭力。這方面可以做的內容很多,比如優化營商環境、擴大開放等……這方面我們要盡可能跟國際規則接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釋放改革開放紅利,提升我們的競爭力。 第三,技術的創新是根本。我們要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中高端邁進,要堅持不懈地推進創新,促進外貿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變壓力為動力。 整體而言,未來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會上升,一般貿易的比重會上升,加工貿易的比重會下降,這是一個趨勢。另外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估計從2022年二季度開始會逐漸回落,這對于我們的外貿也是有積極意義的。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我們外貿進口花了不少冤枉錢。原材料如煤炭、石油、鋼鐵這些商品價格如果大范圍回落,將有利于我們外貿進口。所以,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 |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