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李琰、劉剛)由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與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2021年農村發展報告》線上發布會17日下午在京舉行。報告深入分析了推動食物系統轉型的驅動力,并就如何使食物系統在環境、社會和經濟上可持續提出政策建議。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駐華代表馬泰奧表示,建立一個新的食物系統需要彼此傾聽,特別是傾聽農村人口的聲音,這是包容性和可持續性食物系統建立的關鍵。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戰略與知識管理部助理副總裁普瑞認為,將投資和政策改革重點放在農村糧食供應鏈、價值鏈上是重中之重,這是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充足和營養的糧食的根本。 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金霞表示,此次發布的報告是響應2021年聯合國食物系統峰會倡議采取的有效行動,從而為實現聯合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 中國財政部國際財金合作司副司長韓斌表示,消除貧困、實現糧食安全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將脫貧攻堅、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任務,帶領全國人民成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連續7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穩定解決了14億人的吃飯問題,為推進全球減貧事業、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韓斌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使如期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更大挑戰,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愿與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深化合作,攜手應對挑戰。 據介紹,農村發展報告是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旗艦出版物。此次發布的報告以推動糧食系統轉型、促進農村繁榮發展為主題,關注農村人口如何從糧食系統轉型中受益、真正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