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李夏至)昨天,圍繞“影視榜樣·2021年度總評榜”的榜單揭曉結果,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精品電視劇創作的現實轉向”論壇同期舉行。 2021年,電視劇行業可以說是現實主義創作方向全面勝利的一年,從“影視榜樣·2021年度總評榜”的榜單中可以直觀看到這一趨向。其中,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依托精品創作“北京模式”推出的《覺醒年代》《香山葉正紅》等一批現實主義作品廣受各界好評,在榜單中也分別榮獲了“年度最佳劇集”和“年度特別貢獻獎”的稱號。在參與論壇的專家和業界代表看來,這一趨向源于近年來國家和相關部門不斷整治行業頑疾、多種舉措督促文藝創作正本溯源,既反映出行業對時代召喚的回應,也折射出觀眾的審美需求和電視劇從業者的創作訴求。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表示,今年拿下了“最佳劇集”和“最佳編劇”“最佳導演”的《覺醒年代》就是這一類作品的典型代表,“該劇抓住了建黨百年的時間節點,真正地挖掘革命歷史題材,把中國共產黨‘從紅樓到紅船’的歷史必然性挖掘了出來,而且書寫了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這樣的創作是最有難度的創作,而它獲得了最廣泛的傳播,讓學界和業界都為之振奮。” 《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在回憶十年創作過程時,感慨該劇播出后持續不斷收到觀眾的反饋。他提到,劇集播出后,觀眾們去合肥的延喬路上自發地獻花,甚至在上海的陳延年烈士公墓,有觀眾放上了一袋炒煳的南瓜子,而這也是與劇情中陳獨秀送子留學時帶的瓜子呼應。 首次全景式展現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跨過鴨綠江》,同名電影正在院線上映,該劇制片人李蕭榮獲了“最佳制片人”稱號。在回憶這次“臨危受命”的任務時,李蕭透露,“《跨過鴨綠江》是第一次全景式表現抗美援朝的電視劇,創作難度很大,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意見不一樣,后來逐漸統一了思想,確定了要為國家述史、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抒懷的定位,按照真實的類型、真實的事件、真實的人物來進行創作。觀眾對該劇的喜愛,說明這是一次成功的創作。” 同時擔任《跨過鴨綠江》和《巡回檢察組》編劇的余飛也表示,該劇涉及的歷史人物和細節眾多,創作上幾乎時時刻刻都要翻史料,即便劇本完成后,攝制組在遇到需要求證的細節問題時,編劇團隊還要時刻查閱史料,將原始素材發給劇組確認。正是在這種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下,《跨過鴨綠江》才真正做到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