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開羅2月6日電通訊:開羅國際書展上亮眼“中國紅”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馬哈茂德·富利 《一帶一路:區域與國別經濟比較研究》《陳土豆的紅燈籠》《砂粒與星塵》……在第53屆開羅國際書展上,百余本由中文翻譯成阿拉伯語的中國圖書受到眾多外國讀者青睞。 恰逢中國農歷春節期間,開羅國際會展中心設立的四個中國圖書展位張貼了中國福字和對聯,亮眼的“中國紅”給書展帶來了濃濃的中國年味。 “這是我們第八年帶著中國圖書來參展了。”埃及希克邁特文化投資出版公司總裁艾哈邁德·賽義德告訴新華社記者。 賽義德介紹說,與往年一樣,此次參展的中國書籍品類仍然十分豐富,涵蓋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學、兒童繪本以及中文教育等,其中有幾十本由中文翻譯成阿拉伯語的新書為首發。 來自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的亞絲明·艾哈邁德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書展了,每次她都會到中國圖書展位看一看并挑選幾本買回家。 “這里的圖書種類總是很豐富。”在《論語精要》和《中國當代文學史》等書籍旁,她告訴記者,這些書籍對她學習中文、了解中國大有益處。 來自埃及中國大學的學生優素福·巴格達迪是直接來購買漢語學習書籍的,因為他希望畢業后能去在埃及的中國企業工作。 “盡管英語也可以作為工作語言,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用中文和中國員工交流。”巴格達迪說,這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 賽義德說,目前最暢銷的是由中文翻譯成阿拉伯語的兒童讀物,同時令人驚喜的是,阿文版《一帶一路:區域與國別經濟比較研究》一書獲得了今年書展的最佳翻譯獎。 “埃及學習漢語的學生人數增速很快,埃及與中國之間密切的政治、社會、經濟聯系也是埃及人對與中國相關書籍越來越感興趣的原因之一。”賽義德說。 “我相信大家對中國圖書的需求這樣強烈是因為埃中、阿中關系越來越緊密。”書展負責人海薩姆·哈吉說,中國近年來取得的矚目成就也吸引著埃及人去探索這種成功的原因和經驗。 據哈吉介紹,預計本屆書展參觀者將達到200萬人次,較上屆增長20%。 1月26日,第53屆開羅國際書展在埃及開羅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出版商參展。書展將于2月7日閉幕。一年一度的開羅國際書展始于1969年,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書展之一,也是全球阿拉伯語圖書的重要展銷場所。 |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
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