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訊(記者 李夏至)58集電視劇《人世間》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和愛奇藝熱播,2月24日還將登陸江蘇衛視。截至2月18日,全劇平均收視率1.47%,平均收視份額6.18%,單集最高收視率1.78%,單集最高收視份額8.36%,平均收視位居全上星頻道同時段電視劇類節目第一。對該劇編劇王海鸰來說,改編這部自帶茅獎光環的大部頭作品并沒有那么輕松,對她本人來說,寫作《人世間》劇本的過程,也是一次難忘的“成長”。 感激梁曉聲不干涉 在正式決定接下《人世間》的改編任務前,王海鸰并沒有完整地看過原著。為此,她自己買來小說進行研讀,讀完才決定和導演兼總制片人李路正式接洽,“本來劇方還說要給我寄書,我拒絕了,萬一談不成呢?”此前,王海鸰已有《牽手》《中國式離婚》等代表作品,但她自謙與制片方的接觸還是經過了“互相面試”的過程。 王海鸰說,《人世間》打動自己的部分,是作者寫作的主旨,“是為生活在底層的人們發聲,講述他們的故事。主角周秉昆是1952年或1953年生人,和我是同齡人,這個年代是我親歷過的。”但對于原著相對厚重、深沉的底色,她有自己的看法,“原著的底色是鋼鐵色的、青灰色的,雖然讓人感受到主角的堅韌和頑強,但同時也是沉重的。我個人的生活態度,是希望看到更多明亮和溫暖的部分。”這種理念和該劇主創團隊不謀而合,雙方達成共識,隨即便簽下了合同。 盡管是編劇界的“老手”,但王海鸰坦言,這次改編的難度其實很大。在她看來,《人世間》的文學基礎固然很好,但恰恰作品的這種文學性給改編帶來了很多挑戰,“《人世間》是純正的嚴肅文學,嚴肅文學最大的特點是寫人,沒有過多的故事,沒有過多的戲劇性。”這一特性和影視劇本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劇本改編需要故事性和戲劇性,除了通常所需要的外化,要把所有的心理活動、描述都通過影像外化出來,要有巧合,要有起伏,要有波折,這就是最大的難度。” 讓王海鸰慶幸的是,她遇到了極為寬容的原著作者和制作團隊,劇本對于原著故事的取舍,作者梁曉聲并沒有提出過多的意見,整個創作過程中她也只是就個別角色和梁曉聲打過一次電話。“我特別感激梁曉聲,我覺得他非常理解我,不干涉我,因為他要說的全在書里了。”王海鸰也認為,一個好的編劇不應該失去自我,“編劇應該有自己的看法和取舍,如果一味征求意見,說東墻不好就拆東墻一塊磚,說西墻不好就補一塊,編劇到這個地步會十分糟糕。”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