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 (成展鵬)“關鍵礦產及材料是產業之本、經濟之源,關系中國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國防安全。中國關鍵礦產資源雖然儲量豐富,但產業短板十分突出,呈現出資源、技術、市場‘三頭在外’格局,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關鍵礦產及原材料面臨風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凱盛科技集團董事長彭壽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建議,提升中國關鍵礦產及基礎原材料供應鏈高質量發展水平,對于保障國家戰略產業安全、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雖是資源大國,但不是資源強國。中國是世界上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種齊全配套、資源總量豐富的國家之一,已發現礦產171種,其中包括45種優勢礦產,稀土金屬、鈦、鎢、鋇、銻等8種礦產儲量更是世界第一。但礦產資源優勢并未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彭壽分析認為,近年來,中國礦產及原材料行業投資吸引力大幅下降,社會勘查投入持續降低,礦業固定投資相比于2013年下降30%,導致中國36種關鍵礦產中,鈷、鐵、鈾等12種礦產對外依存度高達70%,且重要礦產進口集中度高,主要在澳大利亞、剛果(金)、南非等少數國家,關鍵礦產及基礎原材料的供應鏈安全已經成為關乎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 關鍵礦產及原材料是戰略性工程、系統性工程。彭壽建議成立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委員會,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協調機制,從頂層設計入手,加強國家礦產資源各類計劃有效銜接,統籌完善關鍵礦產及原材料領域政策體系,為中國關鍵礦產及基礎原材料的可持續開發錨定“賽道”。 彭壽還建議科技部盡快制定戰略性礦產資源及原材料開發技術路線圖,加速深部勘查、智慧礦山、“無廢”開采、高值化利用等關鍵技術立項攻關,構建“勘查-開采-利用”的基礎原材料開發技術體系,把資源變成材料、把材料變成產業,夯實國家戰略產業安全“壓艙石”。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彭壽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展戰略實施等方面領銜提出了1個議案和3個建議,包括“關于完善政策體系加速光伏建筑一體化發展的議案”“關于立足中國優勢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議”“關于加快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等。(完) |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