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3月8日電 (葛成)自2022年以來,芯片短缺、補貼退坡、漲價,成為汽車行業出現的高頻詞。 近期,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對汽車行業的現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著力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芯片短缺、自動駕駛缺乏法規支持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充電排隊長,一樁難求?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充電樁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每逢節假日,各大高速公路服務區均“一樁難求”,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為了省電,在堵車時甚至不敢開啟空調,集體在車外“乘涼”,針對充電樁不足的問題,代表委員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雷軍建議,應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站的補貼,針對大功率快充站建設成本高、周期長的問題,建議加強投資力度;針對應用先進技術的大功率快充站,在建設、改造及運營等方面加大投資和補貼,提振產業鏈投資的信心與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陳虹表示,應采取提供充電電費優惠、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等方式,加大對新能源車使用端的支持力度,助力落實“雙碳”戰略目標。 自動駕駛缺乏法規支持,事故責任難判? 針對目前大熱的智能網聯汽車,出現事故責任難以研判的問題一直存在,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應從法律層面規范“自動駕駛系統”的責任劃分標準,加速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表示,要引導并支持地方政府出臺政策,明確支持無安全員的無人車上路,并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商用、無人化奠定法律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曾慶洪表示,應增加并明確“機器駕駛人”的定義,有助于厘清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也為未來我國智能駕駛汽車上路的合法性做好前瞻性的立法鋪墊。在現行交通事故歸責的基礎上,增加由系統控制智能駕駛汽車時認定交通事故的有關法律規定,明確智能系統責任由生產者承擔。 全國人大代表朱華榮建議,應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法律法規體系,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包容新興產業發展;政府引導、法規保障、標準統一,加速行業合作,打破數據壁壘;合理制定汽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要求,建立可信汽車數據流通渠道,在滿足數據安全要求的同時,進一步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芯片短缺,影響汽車產能? 從2021年以來,芯片短缺的問題嚴重困擾了汽車產業的發展,部分熱門芯片身價甚至上漲百倍。針對這些的問題,多位代表都建議應制定產業政策,加速扶持自主芯片產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陳虹建議,要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加強政策保障促進國產大算力芯片發展。鼓勵芯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曾慶洪則建議,應強化政策引導、加快汽車芯片整體產業鏈布局;強化節點攻關,有序突破研發、制造、封裝等卡脖子關鍵領域。并加大支持力度和人才引進力度,加快推動芯片國產化發展步伐。只有政府和研發機構、企業共同發力才能真正解決芯片瓶頸,推動產業發展。(完) |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