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牛春梅)昨天,一份“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影響力榜單”的發布為“紀念中國小劇場戲劇40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大幕。入選榜單的40臺劇目以及40位導演、編劇、演員折射出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的成長歷程。 從1982年到2022年,中國小劇場戲劇已走過了40年的歷程,為中國文藝界奉獻出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兼具,傳得開、立得住、叫得響的精品劇目。本次活動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影響力榜單”,由主辦方邀請在戲劇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資深專家和學者組成推薦組,經過數輪評議和投票之后產生,所有出品制作單位領導及主創全部回避,以保證榜單的客觀性、全面性、代表性。 榜單中的40臺劇目,包括話劇28臺、戲曲6臺、兒童劇1臺、形體劇1臺、跨界融合等實驗戲劇4臺。其中既有中國當代小劇場話劇的開山之作《絕對信號》,也有當代小劇場戲曲的拓荒者《馬前潑水》;既有《同船過渡》《在變老之前遠去》《家長會》等屢獲好評的主旋律作品,也有《戀愛的犀牛》《切·格瓦拉》《有多少愛可以胡來》等久演不衰的口碑佳作與票房擔當;既有《情感操練》《驛站桃花》等上世紀的實驗先行者,也有《三昧》《奇怪的狗》等近幾年的跨界后生。尤為可貴的是,《我不是李白》《有一種毒藥》《隱婚男女》《水生》《驢得水》等新世紀以來涌現的多臺民營機構的作品也是榜上有名。 榜單中的40位編劇、40位導演和40位演員名單,更是名家云集,群星薈萃,體現出舞臺上新老接力,代代傳承。 “紀念中國小劇場戲劇40周年系列活動”由北京戲劇家協會、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小劇場戲劇委員會、《新劇本》雜志、昌平區文旅局主辦。籌備數月的啟動儀式因疫情反復不得不取消線下內容,只能在線上舉行,但后續計劃安排的相關學術活動和劇目展演,一旦疫情向好,依舊會呈現在大家面前。3月27日,“世界戲劇日”當天,紀念中國小劇場戲劇40周年系列活動暨2022年回天藝術節展演劇目征集也將正式啟動,一系列以“推新人,出新戲,發新聲,聚新力”為主旨的“新青年再出發”板塊,將助力文藝青年們接近并實現他們的戲劇夢想。 昨天,一份“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影響力榜單”的發布為“紀念中國小劇場戲劇40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大幕。入選榜單的40臺劇目以及40位導演、編劇、演員折射出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的成長歷程。 從1982年到2022年,中國小劇場戲劇已走過了40年的歷程,為中國文藝界奉獻出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兼具,傳得開、立得住、叫得響的精品劇目。本次活動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影響力榜單”,由主辦方邀請在戲劇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資深專家和學者組成推薦組,經過數輪評議和投票之后產生,所有出品制作單位領導及主創全部回避,以保證榜單的客觀性、全面性、代表性。 榜單中的40臺劇目,包括話劇28臺、戲曲6臺、兒童劇1臺、形體劇1臺、跨界融合等實驗戲劇4臺。其中既有中國當代小劇場話劇的開山之作《絕對信號》,也有當代小劇場戲曲的拓荒者《馬前潑水》;既有《同船過渡》《在變老之前遠去》《家長會》等屢獲好評的主旋律作品,也有《戀愛的犀牛》《切·格瓦拉》《有多少愛可以胡來》等久演不衰的口碑佳作與票房擔當;既有《情感操練》《驛站桃花》等上世紀的實驗先行者,也有《三昧》《奇怪的狗》等近幾年的跨界后生。尤為可貴的是,《我不是李白》《有一種毒藥》《隱婚男女》《水生》《驢得水》等新世紀以來涌現的多臺民營機構的作品也是榜上有名。 榜單中的40位編劇、40位導演和40位演員名單,更是名家云集,群星薈萃,體現出舞臺上新老接力,代代傳承。 視頻截圖 戀愛的犀牛“紀念中國小劇場戲劇40周年系列活動”由北京戲劇家協會、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小劇場戲劇委員會、《新劇本》雜志、昌平區文旅局主辦。籌備數月的啟動儀式因疫情反復不得不取消線下內容,只能在線上舉行,但后續計劃安排的相關學術活動和劇目展演,一旦疫情向好,依舊會呈現在大家面前。3月27日,“世界戲劇日”當天,紀念中國小劇場戲劇40周年系列活動暨2022年回天藝術節展演劇目征集也將正式啟動,一系列以“推新人,出新戲,發新聲,聚新力”為主旨的“新青年再出發”板塊,將助力文藝青年們接近并實現他們的戲劇夢想。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牛春梅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