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國際觀察)俄烏沖突:美國興風作浪 世界深受其害 新華社記者黃河 鄧仙來 李驥志 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已經一個月。如今美國不僅沒有采取實際舉措推動局勢緩和,反而通過武器援助、制裁等方式不斷“煽風點火”。 分析人士指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持續東擴是俄烏沖突爆發的根源。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不惜犧牲包括歐洲盟友在內的他國利益,這種做法早已引發各方不滿。解決烏克蘭危機,當務之急是推動當事方對話談判,長遠之道是摒棄冷戰思維,真正構建平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使歐洲免于戰火,使其他地區和國家不被牽連。 霸權思維興風作浪 “美國和北約對俄方擔憂置若罔顧,它們只關心維持霸權,并不斷地違背冷戰結束后所承諾的與俄合作政策。”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志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道。 蘇聯解體后,美國以“冷戰勝利者”自居,長期通過北約東擴擠壓俄發展空間。作為冷戰產物,北約并沒有跟隨冷戰一起進入歷史,反而在美國主導下日益變成一個搞陣營對抗的軍事集團。近年來,北約還試圖拉攏烏克蘭加入其中,而這觸及了俄羅斯的戰略底線。 俄總統普京此前多次表示,北約持續東擴不可接受,但西方始終未能有效回應俄羅斯劃出的“紅線”。去年12月,俄羅斯就安全保障問題要求美國和北約做出書面保證,此后俄圍繞安全問題與美國、北約以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展開密集對話,但并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是烏克蘭危機真正的始作俑者。時至今日,美國仍試圖從這場危機中撈取經濟、政治利益,借危機讓本國軍工復合體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不斷妖魔化俄羅斯對歐洲的安全威脅,阻遏歐洲追求戰略自主的步伐,從而鞏固美式霸權。 一方面,俄烏沖突讓美國軍工復合體大發戰爭財。近期美國軍工企業股價上漲明顯。美國防部前官員富蘭克林·斯平尼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軍工復合體借這次俄烏沖突渲染對俄羅斯的恐懼,旨在為新一輪軍備支出創造契機,軍工復合體將因此從俄烏沖突及其他地區沖突中長期牟利。 另一方面,美國借烏克蘭危機強化了在安全問題上對歐洲的控制,令歐洲謀求戰略自主之路更加艱難。法國《回聲報》日前刊文說,烏克蘭危機表明,歐洲沒有能力獨自保衛自己,仍然需要美國的保護傘。 |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5
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