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見習記者 楊潔 3月31日,商務部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著力推動疏導物流運輸瓶頸,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而國鐵集團此前表示,4月8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其中,為了促進國際物流合作和貿易發展,將增開國際聯運、海鐵聯運貨物列車,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分析人士看來,增開班列對于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環境和提升外貿運力運能意義重大。而相關從業者的感受則更為深刻,深圳市某國際物流公司工作人員李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次調圖可謂未雨綢繆。目前是貨運淡季,增加班列數量的效果可能并不明顯,但等到下半年貨運高峰來臨,效果就會逐步顯現,對外貿企業來說肯定是好事。” 這也是不少外貿從業者的心聲。近年來,中歐班列等跨境貨物列車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保障作用,成為中國外貿物流鏈中最穩定的一環。 外貿訂單“排隊” 考驗運力儲備 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實現“開門穩”。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3.3%。其中,出口3.47萬億元,同比增長13.6%。 出口數據的增長,離不開外貿訂單的增加。多位外貿商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的訂單量相當可觀。 “國外很多人去超市采購時,會夠買一至兩個星期的量。牛皮紙袋等承重能力不夠,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我們的產品有市場,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份。”溫州一家生產各類材質購物袋和禮品袋的工廠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來自浙江省寧波市的企業主小陳(化名),經營著一家以文具出口為主營業務的小型外貿企業,他告訴記者,今年的訂單情況很好,訂單數量明顯多于去年。 “我們的發貨方式由客戶決定,目前絕大多數選擇海運,也有一些客戶對時間要求比較緊,會選擇中歐班列。”小陳告訴記者,由于海運費用是客戶支付,所以并不清楚目前的具體金額,“不過最近的運費應該比去年年底以及今年年初低,因為此前很多客戶都要求暫緩發貨,想等運費降低些再發出,而現在則有很多客戶催著我們發貨。” 訂單的增長需要相關運力來匹配。從往年情況看,自8月份開始,外貿企業就針對圣誕節貨品訂單進行發貨。而去年8月份以后,歐洲航線價格始終在高位運行且艙位緊張。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3月26日,上海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下同)每標準箱僅為3742美元,但到了去年7月30日就已達到7395美元,8月13日為7407美元,9月24日更是進一步升至7551美元。 由于運費高企、艙位難求,去年8月份市場上還傳出了“百萬圣誕老人圣誕樹被困義烏倉庫”的消息。結合現在訂單高速增長的情況來看,未來外貿訂單“排隊”造成的壓力不可小覷,因此更需要未雨綢繆,提前優化調度精準投放運力,合理安排出運節奏。在此背景下,中歐班列等跨境貨物列車的儲備,對于外貿行業來說至關重要。 客觀來看,在當前的國際貨物運輸格局中,海運仍是絕對主力。不過,對于中國外貿業而言,跨境貨物列車是重要補充,尤其是在時效和價格方面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目前,運輸價格由高至低排列分別為空運、中歐班列、海運,而時效也與價格相對應,空運最快,海運最慢,中歐班列居中。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運輸貨品對價格比較敏感就會選擇海運;對時效要求嚴格則會選擇空運;而若介意空運價格貴、海運時效慢,那么中歐班列等是不錯的選擇。 有物流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當前若選擇中歐班列運輸貨物,需要外貿企業先將貨物送到我們深圳倉庫,由倉庫操作后送到指定的國家地區。中歐班列散貨價格目前為13元/公斤,比去年減少0.5元/公斤,時效為28天至30天,比海運快。” 跨境班列 運力穩定性優勢凸顯 雖然中歐班列并不能完全替代海運,但其具備獨特優勢,即鐵路運輸的穩定性,受境外擾動因素和自然環境影響小等。 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海運運力持續緊張之際,受供需影響,海運費用大幅上漲。去年9月底,有物流公司業務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運和中歐班列價格已旗鼓相當。 “此前國際海運價格上漲、一箱難求,彼時中歐班列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力承接海運轉移貨物。”白明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歐班列獨特的穩定性優勢能為外貿運輸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鐵路部門“調圖”也意在更好促進對外貿易發展。據國鐵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充分發揮中老鐵路通道能力和國際班列戰略通道作用,新增中老鐵路昆明東至磨憨跨境貨物列車4列,分別增開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4列、3列,加密國內部分城市國際班列開行周期,促進國際物流合作和貿易發展,更好服務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增開國際聯運、海鐵聯運等貨物列車路線,有利于穩定外貿和鞏固區域產業鏈條,從而提升對外互聯互通水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表示,增開各類跨境班列,將有效利用RCEP等經貿安排,幫助我國外貿企業拓展東盟等對外貿易市場,為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做出貢獻。 根據商務部3月17日發布的數據,2022年前兩個月,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達到1371.6億美元,由此,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期,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1365.9億美元,位列第二名。 隨著RCEP正式生效,成員國間將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此次鐵路調圖契合中國外貿結構變化,對市場要素資源整合起到推動作用。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增班列數量、加密國內部分城市國際班列開行周期,將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創造更好的運輸配套條件。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運送貨物超455萬標準箱、貨值達2400億美元,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 在白明看來,對于中歐班列等跨境貨物列車來說,數量增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這就需要盡最大可能整合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其覆蓋面更大。(證券日報) |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