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 王捷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10日對外公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文科資深教授史晉川1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份文件的出臺和實施有望為廣大民營企業帶來穩定的制度預期和市場預期。 《意見》開篇強調,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史晉川認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意見》精神的落地將有助解決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及制約因素。 史晉川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擺脫計劃經濟的傳統二元經濟結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但在市場經濟的建設過程中,產權保護及市場準入規則的不完善,一定程度造成要素流動受到限制和扭曲,損害了資源配置的效率。 他認為,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契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民營經濟能夠享受到公平的市場準入,將有助于打破各種行業壟斷,鼓勵要素的自由流動和更為充分的市場競爭,從而提升資源配置的配置效率,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當務之急是,政府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產權界定和保護,應該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史晉川注意到,《意見》提出,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也明確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他說,按照《意見》的原則和要求來推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將能夠更好地為民營企業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為廣大民營企業提供穩定的制度預期。 同時,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也將能夠改善市場交易的基礎設施,促進制造、銷售、物流等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進一步完善,從而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民營企業的市場預期。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并不意味著是要建設一個完全自我內循環的封閉性市場”,史晉川認為,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中國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民營企業也將在更廣泛的層面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因此,必須通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來促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完) |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
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