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 (記者 高倩 李洋)谷雨時節,東二環上樹蔭漸濃。藍天下,一座潔白美麗的劇院歷經多年建設,終于在近期顯現真容——這是中央歌劇院幾代藝術家期盼許久的“家”,亦是北京城里一處嶄新的文化地標,北京“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的扎實實踐,再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5月1日,劇院即將敞開大門,廣迎八方來客。 幾代藝術家的心愿終實現 “我們終于可以在家里唱大戲了!”站在新劇場的門廳里,中央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難掩內心的激動。午后的陽光灑進大扇的玻璃窗,通透而明亮,她想起了劇院首任院長李伯釗,想起了剛剛辭世的著名歌唱家李光羲——在中央歌劇院長達70年的建院歷史中,幾代歌劇人心底始終縈繞著一個共同的遺憾,別的劇場再好,終歸不是自己的“家”。 2015年,中央歌劇院劇場破土動工。經過2000多個日夜艱苦奮戰,克服數次疫情反復的困擾,這座匠心獨運的劇場終于圓滿落成:它東西長約138米,南北寬約56米,建筑總高度47.2米,總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沿著正對東二環的長階拾級而上,18根環繞劇場周圍的28米立柱首先映入眼簾,它們的扭轉角度各有不同,恰似鳳凰尾羽靈動之感。“鳳凰”的元素在劇場中隨處可見,橢圓形觀眾廳螺旋放射,如同鳳凰騰飛時灑下的光芒;劇場色調以金黃色為主,與鳳凰元素匹配,內部金黃色與紅色相交織,內飾輝煌華麗,在中國文化元素與歐洲古典建筑風格之間達到了巧妙的共融平衡。 “毫不夸張地說,這座劇場可以與世界一流歌劇院比肩。”中央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劉云志說。正式投入使用后,這座劇場將創造多個行業第一:這是擁有全國最大樂池的專業歌劇劇場,150平方米的樂池可坐開120人,能容納演奏瓦格納歌劇的超大編制樂團;觀眾席1至3層為樓座,4至6層共有49個包廂,“樓座+包廂”的設計可以滿足不同觀眾的需要,開創了國內歌劇院先河。此外,馬蹄形的看臺結構造型能讓C位觀眾實現距演員24米的最佳體驗,混響時間則被控制在1.6秒-1.8秒的絕佳階段,無論座席位于何處,觀眾們都可以獲得幾乎一致的聲音體驗。 演唱了一曲《飲酒歌》后,中央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女高音歌唱家郭橙橙為劇場的聲學效果感到驚訝。“在這里演唱很輕松,我不必非站到臺唇上獲得更好的聲音穿透力,而是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詮釋角色上。”郭橙橙說。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